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十二五”时期榆林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研究

    作者:曹钢 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摘要:本文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中,提出把深化县域发展方式革命,作为实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的战略抓手。依据客观实际,将全市农民增收条件划分为“八类地区”,并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十二种模式”与实施“十大系统工程”等发展构想。同时,提出了强化各级领导对实现农民增收达标的考核建议。

    加快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难点。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农民收入翻番,让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是榆林提出的重要奋斗目标。围绕这一内容,市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会课题组,就如何有领导、有步骤、有措施地完成这一既定任务,调研组深入11县区的47个乡(镇)、村、企业和30个农户,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深化县域发展方式革命,实现全市农民收入翻番——榆林市“十二五”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研究》专题调研报告。由于本书篇幅所限,这里仅摘选主要内容。

    一“十一五”榆林市农民增收的基本态势

    1.现状特征分析

    从总体上看,“十一五”是改革开放以来榆林市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同时呈现三个特征。

    一是纵向增速加快而横向对比绝对值仍较低。2005年榆林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03.3元,2010年达到5113元,增加了3309.7元,增长184%,年均增速23.2%,分别高于全省3.8个百分点和全国12.3个百分点。与周边城市比,榆林五年年均增速都高于延安、西安、鄂尔多斯、包头、银川(见图1)。但是,以绝对值相比,2010年榆林与上述五市都有一定差距,分别为五市的98.84%、65.97%、58.39%、58.33%、83.00%,全国水平的86.38%(见图2)。

    图1 榆林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速与周边地市对比

    图2 榆林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值与周边地市对比

    表1 榆林市2005~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构成情况表

    表2 全市及各县区2005~2010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

    二是四种收入都出现较快增速,但结构变化仍不尽合理。从收入构成上说,“十一五”期间农民工资性收入从625.3元提高到1833.1元,增幅193.2%,年均增速24.0%;家庭经营收入从969.9元提高到2717元,增幅180.1%,年均增速22.9%;财产收入从95.2元提高到165.2元,增幅73.5%,年均增速11.6%;转移性收入从112.8元提高到398元,增幅252.6%,年均增速28.7%。四种成分收入的年均增速最低也为11.6%(见表1)。但是从结构关系上分析,家庭经营性收入比例还相对较大,来自农业方面收入的比例较高,财产性收入占比较小且年均增速最低。这说明全市农村发展还以传统型的经济主体为主,工业化对农业的带动较差,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作用仍较小,农村人口生活还远没有达到富裕水平。

    三是县区总体增速较快,但南北间的差距尚在拉大。在区域内相互比较上看,“十一五”期间十二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都达到22%以上,总体增幅较大。但北六县的增收水平和增速均远高于南六县,年均增速总体高出南六县3个百分点。2010年神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672元,而佳县只有4301元,后者不到前者的一半。另将北六县与南六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平均计算,2005年北六县县均1992元,南六县县均1500元,北六县均值为南六县均值的1.37倍;而到2010年,北六县、南六县的均值则分别为7029.1元和4572.2元,前者对后者的比率则扩大到1.54倍(见表2)。

    2.增收条件分析

    从增收条件来说,“十二五”相比“十一五”要明显好一些。这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全市上下对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视度普遍得到提高。党中央反复强调,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说到底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使农民能真正地过上好日子。这种认识已越来越深入人心。此次调研的开展,本身就表明市委市政府对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视,同时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关注。可以说,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愿望,成为人心所向、盼有实效的大事、要事和急事。二是全市已涌现出一批发展好、增收快的成功典型。据有关资料,2010年全市已有37个乡镇、705个村子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和超过1万元,分别占到全市乡、村的16.67%和12.71%。这些乡村在实现自身增收的同时,也创造了加快农民收入增长的成功经验。它们依托不同的地理经济条件,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和增收路径,可以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发挥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是全市发展对农民增收的支撑保障能力有较大加强。当前榆林市经济总体上已进入高速发展期,以能源化工为代表的矿产资源产业增长势头强劲,财政收入以年均39.4%以上的速度大步跨越。2010年地方财政可支配收入已跃升到125.5亿元,一部分县级财政的实力也在不断提升,市、县两级能够用于扶持农村发展的资金大大增加。此外市内一些民营企业支持和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