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
一 物联网技术及物联网产业发展状况
1.物联网技术与物联网产业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也称传感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万事万物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是由感知互动层、网络传输层、应用服务层组成的3层体系结构,其关键支撑技术是信息感知、信息通信、信息处理、安全技术,以此展开的四项技术形态分别是:RFID、传感网、M2M、两化融合。物联网的主要特征是每一个物件都可以寻址,每一个物件都可以控制,每一个物件都可以通信。
物联网产业是以行业应用需求为导向,以现有物联网技术所推动的一系列产业领域的应用。物联网产业不是生产型产业,而是服务型产业[1],物联网并不能产生直接收益,而是通过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产生间接收益。在第三次信息化产业浪潮的推动下,物联网产业已然成为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发展物联网产业不仅是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改造传统产业、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成为各地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
2.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格局
我国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与布局方面起步较早,经过近几年市场规模大幅度增长,已形成了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体系。截至201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市场规模已达1933亿元(不含应用层),2011年达到2600亿元。在产业布局方面,虽距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主次清晰的物联网产业格局仍然任重道远,但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地区集群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发源地,在物联网产业领域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先发优势。该地区以上海为中心,江苏和浙江为两翼,主要定位于物联网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目前其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四大区域之首。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电子设备的重要生产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上,珠三角地区专注于物联网相关设备制造、软件与系统集成、网络操作和应用示范等领域,初步建成一批物联网产业应用示范园区,并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体系架构。目前以深圳为中心的物联网核心产业群正在逐步形成。环渤海地区是国内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基地。依托京津冀地区强大的研发产业优势,该地区关键支撑技术研发实力雄厚,感知节点产业化应用与普及程度较高,目前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体系架构。
3.陕西省在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格局中的定位
陕西是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布局的重点地区,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基础和资源优势。陕西目前已形成以西安、宝鸡、咸阳三个中心城市为聚集地的电子信息产业带,面向3G的通信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和面向环保节能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已初具规模,竞争优势与规模效应初步形成。得益于陕西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陕西省物联网产业核心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颗物联网芯片“唐芯一号”;开发了国内第一套物联网高性能GPS芯片组;研发了国内首个超高频(UHF)无源电子标签芯片和2.4GHz频段有源电子标签;烟雾和图像传感器技术在全球处于先进水平;应变片、重力以及基于MEMS的小型压力传感器技术位居国内领先地位。
陕西是我国物联网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具有强大的物联网技术人才储备。全省拥有四个省级物联网工程技术(实验研究)中心、一个国家级物联网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开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在物联网信息传播方面,陕西创办了全国第一本物联网技术期刊——《物联网技术》,旨在迎接和推动信息产业革命,普及物联网知识,介绍物联网应用案例,宣传国家发展战略。
二 陕西省发展物联网产业的SWOT分析
1.发展优势
(1)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完整。物联网产业链以传感网络节点(传感器及节点模块)、网络构架和信息处理系统三大产业领域为重点。目前,陕西省内从事物联网相关传感器企业140多家,涵盖压力、温湿度、气体、光电、速度、图像等几十类传感器研发和生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