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9月 |
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它也是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连接点和汇结地(王宁,2001)。从消费出发,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个人的生活方式,还可以从中洞悉社会的经济、文化和心理的动态。改革开放以来,借助毗邻港澳的优势,广东率先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一直遥遥领先,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州作为广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消费领域也始终走在前沿,许多新潮的商品和消费手段往往是从广州兴起并从这里风靡全国。
在一个商品不断更新换代的时代里,青年和消费有着天然的亲和性。和中老年不同,青年群体对时尚、潮流、品牌更为敏感,也更热衷于借助外在的商品和消费行为构建自我,因此商家往往把青年作为他们的主要目标群体。而由于青年的预期消费能力,商家通常也不遗余力地引导和培养他们的消费趣味,以便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因此,对青年消费方式和消费状况的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我们把握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趋向并提出适当的意见和建议。另外,如上所说,消费是众多领域的连接点,而青年群体作为社会的生力军和未来中坚力量,对当前广州青年消费的了解有利于把握社会潮流和发展动态。
2012年,广州市团校对广州青年发展状况做了一次全面调查。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我们发现同2010年相比,广州青年的消费水平有所提升,但结构变动不大;畸形化消费有蔓延的迹象;“月光族”“啃老族”和信贷消费逐渐普遍。本文是在这次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报告。
一 广州青年消费现状
(一)收入状况
经过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基本告别了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对商品的选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从微观角度来讲,要占有和使用商品,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一定的经济能力是保证消费的量与质的基础。
调查数据表明,2012年的平均收入是3370元(见表1),在职青年收入的年均递增也仅达2.3%。这反映了广州青年收入低、增速慢这一现实。
广州在职青年中不乏高收入者,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者(包括10000元)有14人,有效百分比达1.5%,其中最高收入为20000元,但广州在职青年的平均月收入分化较小,有一半在职青年的收入在2300~4000元之间[1],80%的在职青年收入在2000~5000元之间,在职青年月收入的变异系数为0.513,大大低于2009年1.153的水平。这表明近几年来,在职青年的工资收入分化程度不断降低。
如表2所示,2012年,广州青年月人均消费为2492元,高出2010年573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4.0%,大大高于收入的增长水平。这表明广州青年有较为强烈的消费信心和需求。其中,有50%的广州青年月消费支出在993~3305元之间,80%的广州青年月消费支出在460~5200元之间。月消费数额的变异系数为0.882,虽然要略微低于2009年的水平(0.956),但是要明显高于收入的变异系数(0.513)。这说明广州青年的收入分化水平要低于广州青年消费数额的分化水平,收入的变异不足以完全解释消费水平的变异,对消费的解释还需要考虑许多的其他包括社会、家庭、心理等因素,同时这也表明消费比收入有更为显著的区分效果。
表1 广州在职青年月收入
表2 广州青年月消费支出分布
此外,从收入与支出的关系考察,有289位广州青年(不包括学生)的月盈余小于零,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占所有青年样本(不包括学生)的27.5%。当然,这其中包括一部分中低收入者,统计显示这其中的入不敷出者当中有88人月收入低于2000元。他们在生活成本较高的广州生活,其收入难以支付其日常花费。但在收入较高的群体当中,负盈余的人也不在少数,表3显示有42位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高收入青年其收入不够支付其日常较高的花费。这些负盈余者当中不乏有向家人、亲戚、朋友举债度日的人,当然还有一部分群体会通过向银行借贷消费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
表3 广州青年上月负盈余者的收入分布
(二)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反映的是消费的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占的比例关系,它包括实物和价值两种形式。本文在此讨论的是其价值形式,它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对各宗类型的消费品的货币支出。
根据消费的具体形式,可以把消费结构划分为吃、穿、住、用、行等几个大的类型。从消费的层次划分的角度,可以把消费结构划分为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