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9月 |
我国是一个人口总量大、农村人口众多的国家,在人口素质较低、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解决就业问题和“三农”问题,实现“消除贫困”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类型,是一种面向人人的平民教育,是促进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措施,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中华职业教育社是我国近现代第一个倡导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的社会团体,由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联合蔡元培、梁启超等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于1917年在上海创立,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温暖工程是中华职业教育社倡导实施的一项职业教育公益项目,是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工作、为弱势群体服务、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一个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是统一战线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一个品牌工程、亮点工程。温暖工程的实施对促进和实现教育公平、建设学习型社会、建立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尤其是对如何更好地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构建社会化职业培训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 温暖工程的基本概况
1993年10月,为解决我国城乡大批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提出,希望各民主党派中央和无党派人士协助党和政府研究、解决好我国城乡大批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的孙起孟先生,于1994年提出了实施温暖工程的设想。
中华职业教育社1995年初正式启动实施温暖工程以来,以“为国分忧,为民效力;急人所急,雪中送炭;灯亮一盏,光洒成片;不厌其小,务求其实;矢志不渝,做好做大”为宗旨,通过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指导和介绍,并把这两种手段紧密结合起来,为社会上迫切需要创造和优化就业条件的富余劳动力提供服务,帮助、指导他们就业转岗,合理开发利用人才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开辟了一条协助政府解决困难群体就业、实现社会公平的新途径。
截至2012年底,温暖工程已在全国建立培训基地113个,联合1000余所各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面向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复转军人、残疾人员等城乡弱势群体和监狱在押人员等社会特殊群体,开展公益性职业教育和培训,累计培训各类人员1141.62万人,帮助实现就业309.93万人,资助贫困生62.68万人,资助金额6.28亿元,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温暖工程始终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温家宝同志于2005年7月专门就温暖工程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对温暖工程的实施成果给予充分肯定;2007年,温暖工程作为统一战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项目之一,被写入中共中央文件;2005年,贾庆林同志出席温暖工程实施十周年总结表彰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张德江、刘延东等同志对温暖工程都做出过重要指示。2012年3月3日,胡锦涛同志对温暖工程做出重要批示:“要支持中华职业教育社继续实施好温暖工程。”2013年4月,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对温暖工程做出重要批示:“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能力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就业水平的基础建设,也是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措施。中华职教社为发展职业教育、推动温暖工程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望继续努力,为贫困农民家庭脱贫致富做出更大贡献。”
2011年12月,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成立。温暖工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由最初的以城乡下岗再就业人员培训为主的单一类型项目培训,逐渐发展成一项涵盖城镇下岗再就业人员培训、农业实用技能培训、特殊群体培训、资助职业学校困难学生等多种培训类型和服务内容的综合性公益项目,其主要类型有以下四种。
(一)面向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就业帮扶
就业是民生之本,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价值和尊严,影响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温暖工程创立之初,时值城市下岗职工大量涌现,中华职业教育社各级组织全面动员,积极开展多种类型的就业技能培训,成立职业介绍所进行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