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9月 |
由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普遍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要素紧张、竞争力下降等问题,跨国公司选择了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西部地区。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开始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都作为西部重镇,迎来新一轮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革命浪潮,面临产业转移和技术变革的重大机遇。
一 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2012年,成都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13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48.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90.6亿元,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149.6亿元,分别增长15.6%和16.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00.3亿元,增长11.5%。
(一)经济运行呈现稳定、快速增长态势
一是工业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589.0亿元,增长17.2%。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867.7亿元,增长11.2%;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721.3亿元,增长20.4%。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90.1亿元,增长17.7%。按构成看,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748.5亿元,增长21.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890.0亿元,增长18.5%。三是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7.7亿元,增长16.0%。四是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81.0亿元,增长18.9%,其中,税收收入571.6亿元,增长17.3%。公共财政支出982.3亿元,增长15.8%。五是外贸快速增长。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475.4亿美元,增长25.5%。其中,出口总额303.6亿美元,增长32.4%;进口总额171.8亿美元,增长15.0%。六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94元,增长13.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301元,增长14.2%。
(二)21世纪以来产业结构逐年优化,二三产业发展为主导经济产业
目前,成都正在积极构建以现代制造业为先导,都市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紧密配套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一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成都是中国西部最具竞争力的IT产业集聚地,是国内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全国五大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之一。二是发展汽车产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成都市汽车产业已成为全市主导产业之一。现有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企业139家,其中整车及改装车生产企业17家,零部件企业122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三是发展装备制造产业。成都市装备制造产业已形成规模,主要企业有神钢、成工、普什、三一等,零部件制造及关联企业30余家。四是发展石化产业。拥有中石油四川石化、川化股份、成都化工等规模以上企业200多家,初步形成了炼化一体和配套产业链完善的石化工业体系,填补了西部地区的产业空白。五是发展食品饮料产业。成都食品饮料产业布局为:“一中心”,即以五城区和高新区为主的商贸、研发中心;“一基地”,即蒲江新型食品工业基地;“两加工聚集带”,即以二圈层的新都、郫县、双流为中心的,以饮料、名酒和都市休闲食品为主的加工带,以及以邛崃、新津、大邑为中心的,以肉类、酒类、茶叶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带。六是发展冶金建材产业。成都冶金建材业行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西南冶金建材重镇”,现有规模以上企业386家。七是发展家电产业。成都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为家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都正在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家电产业新兴制造基地。八是发展制鞋产业。形成以女鞋制造为特色、产品以出口为主的产业集群,这是中国重要的鞋类制造基地之一,被授予“中国女鞋之都”荣誉称号。九是发展家具产业。成都是中国五大家具产业制造基地之一,现有家具制造企业30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137家,已发展成全国最大的板式家具生产基地。
(三)人口迅速增长,劳动力资源丰富
近年来,随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成都市人口迅速增加。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成都市的常住人口约为1404.76万,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10年共增加280.34万人,增幅达24.93%,年均增加2.25个百分点。成都市人口总数居全国各大城市第四位,排副省级城市首位。
劳动年龄人口快速增长。2010年,成都市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人口)为1114.64万,与2000年的850.15万相比,增长31.1%,年均增幅为3.06%。成都市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与全国相比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