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9月 |
Keywords: | Economic integrationSCODifferences |
2001年6月14日,中、俄、哈、吉、塔“上海五国”成员国元首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在上海举行会晤,签署联合声明,吸收乌兹别克斯坦加入“上海五国”机制。15日,六国元首共同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布在“上海五国”机制基础上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正式宣告诞生。上合组织拥有金融、经济、科技、军工和人口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成员国家人口加起来超过15亿,面积占到了整个欧亚大陆的60%。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上合组织框架下的经济合作与一体化进程正发挥越来越大的功能和作用。最初的《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中已经包括了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随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关于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及启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进程的备忘录》《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关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落实措施计划》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先后签署,经贸合作在成员国合作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
但是,由于上合组织内部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分歧和目标相异性,导致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发展缓慢,层次较低,长期以来无法形成诸如自由贸易区或关税同盟等高水平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上合组织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方向仍然在交通基础设施、高效利用能源资源和工程项目等领域的合作。虽然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运行机制繁多,但是从具体合作项目的成效来说,上海合作组织取得的成果主要是在概念、框架和形式上,实质性、突破性的经济合作成果并不多见。[1]
由于政治、经济实力的差异,中俄两国一直成为上合组织的主导性力量。具体来说,俄罗斯非常希望上合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用同一声音讲话,而中国则强调上合组织在经贸和货币领域的经济合作。中俄两个大国实质上发挥了上合组织政治与经济合作进程的主导作用,同时,由于中国经济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和竞争力的逐渐增强,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领域的主导作用尤为突出。因此,上合组织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相异性主要体现为中国与俄罗斯在上合组织经济合作方式、方向、功能和地位等多方面的结构性矛盾和分歧。因此,中俄两国的经济实力对比与利益竞合将最终决定上合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方向、形式、步骤与效果。
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各方坚持的基本发展方向之一,相异性主要表现为发展重点、实施步骤、合作方式与发展优先顺序的差异。这种经济一体化战略的相异性主要由于各国因阶段性战略重点和利益诉求差异产生的结构性矛盾,而非实质性的经济战略上的对抗。对中国而言,深入发展与上合组织各国的经济合作关系,不仅有利于中国的经济持续发展(中国对国际原材料的需求)、区域发展环境的稳定与繁荣(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特点)、国际战略的协调与对冲(针对美国重返亚太地区的TPP战略等),而且对于中国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自身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一 上合组织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与特点
11年来,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贸易快速发展,贸易量占各自外贸总量的比重逐年提高。据我国海关信息网统计,中国同中亚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总额以年均40%左右速度增长。2011年,我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五国的双边贸易额合计1134.5亿美元,比2001年的121.5亿美元提高了近8.3倍,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增幅。2011年,中国已成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成为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1年来,我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除双边贸易额保持高速增长外,进出口商品结构也逐步优化,经济互补性增强。我国对上合组织成员各国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服装与纺织品、电器机械、电信与录音音响设备等。我国主要进口商品集中在原油、矿产、木材等资源性商品和原材料等。
按照SITC两位数分类,2011年我国对俄罗斯出口的前十类商品全部分属于制成品、机械与运输设备和包含纺织品与服装等的杂项制成品,占我国对俄罗斯出口的66.8%。而从俄罗斯进口的产品则主要是石油、木材、金属、煤炭、化学品等。其中,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及石油产品占俄罗斯对中国总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