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9月 |
2012年5月7日,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实际上从2012年1月16日在《消息报》发表《俄罗斯正在养精蓄锐,以应对必须应对的挑战》[1]开始,普京已经踏上了王者归来之路。正如普京在12月12日的总统国情咨文中所言,大选前他已经发表了7篇竞选文献,而且就职当天还签署了十余项总统令。这些文件已经涵盖了俄罗斯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民生保障、对外政策以及军事建设等领域,是对俄罗斯的立场、近期以及中长期战略的详细阐述。因此,普京再次就任总统后的治国方略既有针对性又有操作性。
一 2012年俄罗斯形势综述
(一)2012年俄罗斯国内形势的基本特点
还在第六届国家杜马和总统大选前,人们普遍认为,由于金融危机让俄罗斯遭受重创,致力于集中优化政治资源以实现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普京模式”必须调整。而且,随着在“梅普组合”的四年中俄罗斯政治生态迅速出现的新变化,这种调整逐渐演变为精英阶层保守主义现代化与自由主义现代化之争,“俄罗斯向何处去”的问题再次出现。政治抗议运动更被视为中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和公民社会意识觉醒的标志。在这种背景下,关注普京新政,其实是关注俄罗斯究竟是稳定还是停滞,是增长性发展还是原地打转。在国情咨文中和记者招待会上,普京列举了一系列俄罗斯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积极进展的数字,明确表示:俄罗斯已经体面地走过了金融危机后艰难的阶段,正在一步一步地实现既定目标。只要继续坚持国家发展方针,全力以赴,俄罗斯就一定能完成所面临的一切任务。
既然有增长性发展,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呢?“稳定是发展和改善生活的主要条件”[2],普京在国情咨文中的这句话再明白不过地表达了自己的理念。12月10日,普京会见他在总统大选期间的代言人团队。面对曾给予他积极支持的各界人士,普京坦言:“绝大多数俄罗斯人不希望革命,希望变革。谁都不希望动荡。大家都感觉到了。”[3]12月20日,普京在大型记者招待会上更是毫不讳言:“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稳定。”[4]
稳定促进了发展,那么发展为什么就一定需要稳定的局势呢?在普京看来,这与俄罗斯面临的时代背景和俄罗斯的发展阶段有关。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坦言:“进入21世纪的12年里,我们已经做了不少事情。俄罗斯已经走过了极为重要的复兴和巩固阶段。我们现在的目标是要建立富裕和安康的俄罗斯。未来几年对于俄罗斯和全世界而言都具有决定性甚至转折性意义:全球正在步入大变革甚至是大动荡的年代。”[5]在这个时代和阶段,俄罗斯唯有稳定才能发展。
稳定被普京视为重中之重,那么俄罗斯实现稳定了吗?从10月14日的地方选举看,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大获全胜。当前,在俄罗斯83个联邦主体中,共有74个联邦主体行政长官来自统俄党。只有1个联邦主体弗拉基米尔州行政长官来自俄共,1个联邦主体斯摩棱斯克州行政长官来自俄罗斯自由民主党。剩下的7个联邦主体行政长官为无党派。不过,这些无党派人士的政治背景值得关注。例如,圣彼得堡市市长波尔塔夫琴科,从2000年至2011年一直担任总统驻中央联邦区全权代表,2011年马特维延科上调联邦中央任联邦委员会主席后,波尔塔夫琴科就被执政当局选派参与圣彼得堡市长选举。可见,波尔塔夫琴科与其说是无党派,不如说是普京团队的人,至少是关系密切的自己人。政党制度改革的现状是俄罗斯致力于增强政治竞争性改革效果的缩影。政治生态的变化出现了有利于执政当局的重要变化。政局保持稳定,稳中有变的态势基本形成。
总之,稳定与发展,这是2012年普京新政的基本特点,是普京治国理念与举措的集中概括。那么,普京新政的内外政策具体呈现哪些特点?
(二)2012年俄罗斯改革的基本举措
第一,联邦制度改革。恢复直选的法令从6月1日起生效。10月14日有5个州行政长官进行了直选。但是,需要看到,在2012年普京就任总统以前,联邦地方行政长官已经开始调整。在2012年地方选举结束后,2013年有7个联邦主体行政长官需要选举,2014年有11个,2015年有28个,2016年有9个,2017年有28个。也就是说,直到2015年以后,执政当局才面临有65个联邦主体行政长官直选的问题,未来3年内普京不需要过多考虑地方直选的问题。此外,直选还是绕不开总统审查这一关,可控色彩明显。
联邦制度改革出现了可控的局面主要与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