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
2012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热播,在海外也卖到了单集4万多美元的高价,这引起人们对国产纪录片的关注,有人断言中国纪录片“强势崛起”。如何评估当前国产纪录片发展态势,如何判断未来国产纪录片发展前景,我们迫切需要做些什么,这里粗浅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 中国纪录片正在崛起
说中国纪录片“强势崛起”有些夸大,但说其“正在崛起”不算谦虚。中国纪录片有过《话说长江》《望长城》的辉煌,但不要忘了那是在电视节目不太丰富的时代,是观众记忆里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很难想象在互联网形成多屏收视格局、高清3D等新技术带来视听震撼、电视节目每日海量播出的今天,这样的节目还能够抓得住观众。《舌尖上的中国》在当今时代所造就的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的奇迹,的确是中国纪录片崛起的标志。但也要清醒、理智地看到,这只是个别作品的成功,大规模、全产业的崛起还有待时日。
2010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布了《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三年来中国纪录片取得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产量和播出量大幅增长,2012年全国主要制作机构纪录片产量达3000小时,主要播出机构首播国产纪录片总时长约10000小时,均为2010年的3倍多。二是作品质量、效益明显提高,《故宫》《圆明园》《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走向海洋》《超级工程》《京剧》等纪录片热播,优秀电视纪录片首播价格最高已达每分钟1000元,是三年前的几十倍。三是纪录片频道栏目已成气候,央视纪录频道、央视科教频道、北京高清纪实频道、上海纪实频道、湖南金鹰纪实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第3频道等拥有庞大忠实观众群,各省级电视台已开办纪录片栏目百余个,这成为国产纪录片播出的主阵地。四是社会机构开始介入纪录片制作传播营销,大陆桥、三多堂、雷禾传媒等民营机构以及搜狐、腾讯等互联网新媒体,已经在纪录片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五是海外销售打开了新局面,在国际重要节展上中国纪录片已成关注热点,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2012年纪录片海外销售比上年上升40.6%,中视传媒公司与BBC合拍的纪录片《美丽中国》获得了美国第30届艾美奖新闻与纪录片大奖,并在全球50多个电视频道播出。
二 中国纪录片面临瓶颈
中国纪录片在崛起之中并非一帆风顺,仍面临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通俗地说就是面临一大堆“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纪录片产业发展需要扩大受众人群和培养新观众群,但现在纪录片专业频道偏少,纪录片栏目也多半安排在针对高端受众的非黄金时间,难以达到培育观众的目的,市场空间难以迅速打开。
二是市场价格偏低,收回成本困难,一般制作机构难以大投入、做精品,未能形成鼓励质量的良性市场机制。目前绝大多数纪录片无法通过市场得到合理回报,很多作品仅靠创作者艺术理想追求支撑,缺少可持续的创作动力。国产纪录片总体价格水平仍然在每分钟百元以下,与中等质量纪录片每分钟上万元的制作成本相比差距甚远,与欧美主流市场每分钟约合人民币4000元的收购价格差距也很大,同国产电视剧每分钟万元左右的价格相比,则更为悬殊。
三是版权保护不力,侵权盗版现象挫伤了创作的积极性。同名著一样,纪录片版权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可以为创作者带来稳定而持续的收入。但目前国内除了光盘、图书等侵权盗版猖獗,网络纪录片盗播、版权被肆意侵害的现象也很普遍,严重地损害了制作方和播出方的利益。
四是境外纪录片输入渗透,对国产纪录片市场形成冲击。国际纪录片机构凭借资金、作品、运营优势进行渗透倾销,挤占了国产纪录片的市场,使尚处弱小状态的国产纪录片成长空间狭窄,难以壮大。特别是互联网上大量境外纪录片,有的是盗版,有的虽然有版权却并无播出许可,但占据了纪录片库一半以上份额。
三 中国纪录片突围之路
纪录片不像电影、电视剧那样具有娱乐性而很容易市场化,纪录片毕竟有其传播思想知识、教化社会等功能,收视人群不是广普的;同时,中国纪录片刚刚起步,面临海外纪录片强大对手,要崛起不能等待,天上不会掉馅饼,必须寻找路径、支点和动力。我们应当虚心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纪录片产业的经验,调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力量,以行之有效的行政杠杆和市场杠杆撬动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