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纪录片的有机论

    作者:黄桂萍 山彤彤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摘要:随着技术革命的推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纪录片作为信息载体的主体身份日益为大众所重视。从媒介环境学角度来看,纪录片是画面、声音、文字语言以及创作者审美观念、立场态度等多方面融合的有机产物,这一属性与刘易斯·芒福德的“技术有机论”不谋而合。因此,本文从该视角出发,以新媒体时代为技术性大背景,以中国当下的全方位转型期为人文大背景,对纪录片这一媒介的“技术有机性”进行分析,从而对新媒体时代纪录片“技术有机化”的发展态势展开探讨,得出“有机化”的纪录片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人文意义,进而明确纪录片发展的“有机化”趋势。

    自纪录片诞生至今,它作为人类认识和发现世界的媒介身份已展露无遗。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产生了新媒体艺术,“其主要手段为虚拟影像合成技术和数字合成技术,新媒体艺术与录像、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相结合,深入电影、电视与纪录片制作的相关领域。受其影响,出现了大量以‘真实再现’为手段再现历史的数字高清纪录片。它继承了传统纪录片的本体属性,改变了其时空观念及创作观念,也改变了观众的视觉期待”[1]。在相关技术的不断推进下,纪录片的“有机化”呈现强烈的发展势头。正如人文主义技术哲学的开山鼻祖——刘易斯·芒福德提出的:技术是有机现象的一部分,有机体和生命的力量取代了人为的和机械的力量[2]。在他的《技术与文明》一书中,芒福德以席卷文明社会的三次技术革命浪潮引出他的观点,即“技术的世界不是孤立的,也绝非自成一统。它与来自看似遥远的人类环境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即使在无机的机器体系中也可以看到有机的因素……”[3]从石器时代原始初民使用的刀片、棍棒等工具到后来的冶金术,以及蒸汽机的发明,无一不是基于对有机生命体的生理与功能特征的了解而制造出来的。从这一视角来看,纪录片作为多方因素融合的有机产物,不论是在作品的创作还是传播方面,都离不开“有机体”这一大元素。尤其是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纪录片的有机化程度不断提高:从最初单纯的视听元素的有机结合,到后来客观技术环境与创作者精神理念、立场观点的有机结合,甚至在技术革命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今天,新媒体数字技术使纪录片这一媒介逐渐打破了原有的“时间性偏向”和“空间性偏向”格局,使其“时间性”和“空间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使“传播偏向”呈现一种更为平衡的态势。这便与哈德罗·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一书中提到的“媒介可以分为两大类,两者有一个基本的区别:有利于空间上延伸的媒介和有利于时间上延续的媒介……传播媒介的性质往往在文明中产生一种偏向,这种偏向或有利于时间观念,或有利于空间观念”[4]的观点产生一定的理论契合。

    一 纪录片作为一种媒介的“技术有机性”

    “有机”一词是指事物构成的各部分互相关联,具有不可分的统一性。从这方面来看,纪录片是一种融合了多种元素的有机体,其中各元素相互关联,不可分割,且不论在纪录片的创作题材、制作技术层面或是传播层面,纪录片对“有机生命”的依赖都是不容忽视的。由此一来,恰好体现了与刘易斯·芒福德的“技术有机论”理论上的对接,如此分析可见,纪录片的“有机性”大致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纪录片所呈现的视听元素的有机融合

    作为电影诞生之初的题材形式,纪录片即使发展到今日成为一种媒介,也仍然呈现电影的基本特性——视听等多方面元素的有机融合。哪怕是在默片时代,纪录片呈现的也不仅是孤立的影像画面。视听元素的多方融合一直是纪录片不断发展的趋势。从《北方的纳努克》就可以看出,哪怕是在无声纪录片时期,影片虽然缺少了人物对白这一重要元素,但字幕、音乐等辅助性元素与影像实现了有机融合,从而向观众展现出一个爱斯基摩人家庭的人物和生活场景,从而完成其作为“人类认识和发现世界的媒介”的任务。这也是纪录片这一媒介最基本的有机化表现。

    2.纪录片所承载的技术与文化的有机表现

    法国电影大师戈达尔曾经说过“纪录片是最高尚的片型”。而纪录片之所以高尚,是因为它能够真实地记录世间一切可见的事物,是一段不可再现的真实历史,这种“真实”不仅是对世间事物的客观反映,而且凝聚了创作者的思考、选择与价值取向[5]。纪录片与社会生活的天然贴近性——无论是题材的获取还是与受众的接近性——决定了其作为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最佳载体,具有的不可替代性。也正如我们所知,纪录片是一种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在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基础上,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而“人的生存与机遇、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外界的联系、人对世界的思考和探索,是纪录片涉及的基本命题”[6]。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纪录片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