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全局高度,提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一重大战略任务。高校是文化传承和知识创新的前沿阵地,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廉政文化建设是题中应有之义。
一 廉政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整体构成部分的重要蕴涵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其根本点就在于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宽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领域,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廉政文化作为一种强化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帮助党员、干部有效抵御各种诱惑,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精神力量,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蕴涵,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增强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的“软实力”。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也是执政党凝聚人心,赢得民众支持,提高战斗力的重要精神力量,即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重视党的思想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九年、执政六十年、领导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峥嵘岁月,铭刻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辉煌历程,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事实证明,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在本质上既是一种文化实践过程,又是一种文化创造过程。[1]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代表着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其中深含着廉政文化。
“廉政”即廉洁从政。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对“党风”进行科学概括的是毛泽东。他认为党风包括了政治、思想、组织、生活等多方面的作风。[2]官廉则政举,官贪则政危。腐败侵蚀着党的肌体,破坏着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党更加重视加强自身的作风和廉政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四大期间,“党风”、“党纪”、“消除腐败”、“廉洁”、“监督”等都先后在党的文件中出现,成为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关键词。中共十四大正式使用了“党风和廉政建设”这一概念,实现了党建理论的新发展。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党风廉政建设”,并与“反腐败斗争”连在一起,进一步体现了党加强自身建设,坚决同腐败作斗争的坚强决心。自此以后,党风廉政建设成为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以此为基础,围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党员干部的警示教育、腐败典型的反面教育等,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
如果说理论的创新发展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先导,那么,多年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清正廉洁执政的价值追求,进一步彰显了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价值主张,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内涵。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复杂环境和党自身建设的迫切任务,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改革开放与党风廉政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各级党委和纪委充分发挥了民主监督的作用,运用法律的、制度的、纪律的、教育的手段,实施综合治理,党政机关的廉洁形象得以维护。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来,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