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中国境遇与中国道路

    作者:沈壮海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摘要:

    努力形成关于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并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所面临的现实境遇,有效探寻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中国道路”,是文化软实力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文化国力”的角度解读“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内涵,并从中与外、古与今、一与多、大与小、强与弱等矛盾关系出发,分析了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所必须面对的现实境遇,从硬化、聚化、涵化、内化、转化等能力建设的角度,探讨了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之路。

    近年来,如何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问题,日趋成为当代中国学界的“公共议题”。不同学科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学术聚焦,进一步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问题扩演为当代中国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性话题之一。然而,在当代中国,到底什么是文化软实力?与此相应,在当代中国,到底应当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可以说,当下的研究热潮仍尚未将诸如此类的基本问题涤荡清晰。如何努力形成关于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并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所面临的“中国境遇”,从而有效探寻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中国道路”,仍是需要我们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 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

    提升文化软实力,明确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是近几年的事情。2006年11月10日,在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基于对当今世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需求强劲提升、社会文化生活日趋多样活跃等文化发展新课题的分析,提出了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大课题。此后,在2007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第38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又从网络文化建设的角度论述了我国软实力的提升问题。在此基础上,同年10月,在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运用“文化软实力”的概念,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核心语汇,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可以认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即中共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的总括。

    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明确作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凝含着中国共产党对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新特点的自觉体认,对文化发展在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进程中地位与作用的深刻洞悉,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目标指向与客观规律的准确把切,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中国文化发展问题不断探索所取得的新的理论成果。

    对于党的这一理论创新成果,我们需要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阈中进行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解读与理论构建。然而,我们在看到当代中国学界沿此路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当下不少的研究,正陷入简单“跟着说”——简单而又紧跟约瑟夫·奈“软实力”之说的迷局。约瑟夫·奈这位“软实力”概念的明确提出者及“软实力”理论的系统阐发者曾于2004年在其著《软实力:世界政治成功之道》中,以难以抑制的兴奋讲道:“软实力”这个概念提出后,“我很高兴地看到这一概念进入公共话语,被美国国务卿、英国外交大臣、政治领袖、社论作家和全世界的学者广泛使用”[1]。当下不少以“跟着说”为特征的关于软实力及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将约瑟夫·奈烘热为人文社会科学诸学科领域几近家喻户晓的人物,无疑更会强化约瑟夫·奈看到自己所提出的概念成为“街谈巷议”后的兴奋。

    为何说以“跟着说”的思维对待约瑟夫·奈的软实力之论会陷入理论的迷局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弄清楚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为何提出?所指何物?意蕴何在?

    约瑟夫·奈对“软实力”理论的系统阐发,集中呈现在他的三部著作中:《注定领导》(Bound to Lead,1990)、《美国力量的悖论》(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2001)和《软实力:世界政治成功之道》(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2004)。作者提出并阐发“软实力”理论的目的,一以贯之地体现于这三部著作之中,即在不断变幻的世界格局中,更加牢固地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确保美国在当今世界能够“注定领导”。不论是《注定领导》中对盛极一时的“美国衰败论”的迎头痛击,还是《美国力量的悖论》中“提醒应当警惕发生‘胜利主义’这种与‘衰落主义’相对立的错误”,抑或是《软实力:世界政治成功之道》中基于对“伊拉克战前、战争期间及战后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的分析而“对美国如何使用其处于绝对优势的力量的广泛焦虑”[2],无不紧扣美国如何“注定领导”这一基线。

    那么,在约瑟夫·奈的理论中,“软实力”究竟所指何物呢?在不同的语境中,约瑟夫·奈对软实力有过不同的解说。他将“软实力”概括为“影响力”,称“软实力是一种能够影响他人喜好的能力”[3];他也以“吸引力”释“软实力”,称“软实力是通过吸引的手段而不是强迫或收买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