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5月 |
东欧剧变和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彻底改变了欧洲的地缘政治及安全形势,鉴于统一的德国在北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在“集体防卫”的框架内,德国由一个接受美国和北约输入安全的国家开始转变为安全输出国,两者之间由一种以负担不均衡为特征的关系转为一种有效的平等伙伴关系。[1]自此德国的安全及防务政策进入了一个大的调整期。新世纪以来,德国一如既往地将北约视为其最重要的军事联盟,在此框架内的安全政策调整以“安全输出”和“远程防卫”为重要导向。德国联邦国防部的相关政策文件及其部长的言论都明确指出了“安全输出”对德国的必要性,[2]德国的安全政策重点正由传统的国土防卫转变为向不稳定地区输出安全,[3]阿富汗战争可以视为德国安全政策变化的主要标志,欧债危机以来这一特征并未发生改变。
一 “防务政策方针”与国防军改革
德国联邦国防部每隔10~15年要重新修订“防务政策方针”(Verteidigungspolitische Richtlinien,VPR),它确定了德国构建防务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战略框架,是联邦国防部执行防务政策的依据。“防务政策方针”确定联邦国防军的使命和评估其任务,并规划未来武装力量的能力。联邦德国1972年首次制订“防务政策方针”,此后共修订过4次,其中有3次是在两德统一之后。最新的“防务政策方针”在托马斯·德梅齐埃接任国防部长后于2011年5月18日公布,同时公布的还有“联邦国防军革新的框架文件”(Eckpunkte-Papier für die Neuausrichtung der Bundeswehr),以及德梅齐埃对实施联邦国防军改革具体计划所作的说明,主要是解释国防部在制定重要原则时的战略考量。这两个文件和国防部部长的说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以联邦国防军改革为中心的德国安全政策的最新动态和未来走势。
两德统一以来,联邦国防军的改革从未停止过,在卡尔-特奥多·古滕贝格2009~2011年任国防部部长期间,联邦国防部已制定改革方案,部分计划已开始实施,在准备继续裁减军队规模和人数的同时,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2010年12月联邦内阁通过了取消义务兵役制的决定。德梅齐埃接任国防部部长后的这次改革力度大、范围广,改革方案的推出具有三个重要背景。第一,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下各国均实施紧缩政策,德国也计划调整军费预算;第二,联邦国防军需要适应德国面临的不断变化的国际安全形势;第三,联邦国防军在职业化转轨之初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011年启动的国防军改革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军队向职业化方向转变。作为改革的第一步,自当年的3月1日起德国不再实施义务兵役制,联邦国防军将由志愿服役人员组成。在此基础上,部队的军事人员总数将由目前的22万人逐步削减到18.5万人,其中17万人为职业军人和短期志愿兵。与此同时,非军事人员将由目前的7.6万人下降到5.5万人。第二,加强对国外军事部署。联邦国防军将对它参与的国际任务派出更多的军事人员,数量由目前的7千人增加到1万人。第三,领导及指挥权的变化。军队最高领导层由联邦国防部部长、部长国务秘书和国防军总监组成。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国防军总监未来将拥有直接的军队指挥权。第四,国防部人员和国防军驻防基地的数量大幅缩减。国防部将大刀阔斧地精简机构和裁减人员,其直属司一级部门将由17个减少到9个,人员也由3500人减少到2000人。[4]国防军将在未来几年关闭它在国内的31个驻防基地,58个数量不足15个执勤岗位的驻地不再称为基地,加之此前尚未实施关闭的基地,其总数将由目前的381个减少到264个。[5]第五,军备设施的调整。军备计划在制订之前将先由包括军事系统以外的专家进行评估,每年的军备支出为51亿欧元,但目前实施中的军备项目将获得资金上的优先。[4]此次联邦国防军改革的实施时间为6~8年,其中大部分在未来两年中完成。
北约欧洲成员国从2010年就开始削减国防预算,与之相比德国的紧缩国防预算的计划相对滞后,这与德国财政状况和经济发展形势相对较好有关。事实上德国的国防预算近两年来并未减少,反而有所增加。2012年德国的国防预算为318.7亿欧元,比2011年的315.5亿欧元略有提高,约占联邦政府总预算(3062亿欧元)的10.4%。[6]2013年的国防预算将再增加14亿欧元,总额近333亿欧元。[7]预计从2014年开始德国的国防预算将逐年缩减,按计划2015年将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