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首脑互访后的中日关系动向

    作者:吴广义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摘要:

    进入21世纪,中日两国首脑互访频繁展开,中日关系取得一系列新进展。今后中日关系的动向:政治协调将进一步深入,经济关系将进一步加强,民间交往将进一步活跃,环保合作将进一步展开。然而,日本政治结构的独特性,日本国家发展道路和外交政策的变数;中日美三边关系中的美国因素的不确定性,中日民众的感情隔阂,都将影响和制约中日关系的发展。可以预期,中日首脑将顺应时代潮流,继续共同谋划未来两国关系的美好前景,而东亚两个大国的良好合作,无疑将对地区乃至全球的稳定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China-Japan relations are entering a new stage:frequent exchange of visits between the heads of Japan and China,and the voices for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 becoming the mainstream in both countries.New progresses have been made in many fields such as political coordination,economic and civil exchanges,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Despite some uncertainties,it will be a historical trend to maintain a strategic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which will certainly have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both regional and global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继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破冰之旅”和2007年4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日“融冰之旅”之后,在过去的一年里,2007年12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迎春之旅”,2008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暖春之旅”,以及胡锦涛主席同福田康夫首相的洞爷湖G8峰会会晤和北京奥运会会晤,两国首脑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展开互访,使中日关系一改前些年的阴云密布,寻求理解和合作的声音与行动在两国间逐渐成为主流。

    一 中日关系面临新形势

    中日两国1972年发表《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1978年和1998年分别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这三个政治文件已经成为两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基础。1998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日时虽与日方确立了“首脑互访机制”,却因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坚持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日关系陷入自建交以来未曾有过的寒冬期,高层互访中断,各方面交流都受到严重影响。

    进入21世纪,中日两国都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两国关系也面临全新的形势。

    (一)重新定位:中日两国在世界的地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近年来,胡锦涛主席提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践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积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世界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并且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5年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重申中国将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将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共同繁荣。[1]在2008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宣示:“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不会损害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也绝不称霸。中国保持和发展适当的军事力量,完全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当代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荣光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国民素质和道德力量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将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历届政府一直追求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的地位,寻找实现这一大国战略目标的发展道路。小泉纯一郎执政期间,大力推行追求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的“普通国家”战略。安倍晋三执政后选择的是摆脱战后体制,谋求行使集体自卫权,修改“和平宪法”,追求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的路线,比小泉纯一郎更为激进。安倍晋三为了日本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放弃在任内参拜靖国神社,同意日中两国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但同时倡导组建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四国同盟”,企图用“价值观外交”围堵中国。

    福田康夫组阁后,展示出新的政治理念,即不是通过军事努力实现大国战略目标,而是将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环境、气候、能源等问题列为日本参与国际政治的切入点,在积极协商、对话中增加日本的发言权。福田康夫“以坚持日美同盟和国际协调为基本外交政策,同时积极推进亚洲外交”[3],被舆论称为“新福田主义”。显然,其政治、外交路线比他的两位前任更容易被邻国所接纳。

    (二)正视对方:中日两国都认识到提升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近代历史上,中国在日本眼中一直是被欺凌的弱国。直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仍然以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姿态俯视经济落后的中国。冷战结束后形势突变,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日本却遭遇了十年的停滞期,中国与日本第一次面临着综合国力旗鼓相当的局面,尤其是中日经济关系进入相互依赖的新时代。这种前所未有的“两强并立”局面,使中日双方都面临着如何处理与对方关系的课题。日本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于是采取了追随美国遏制中国的对华战略,造成了日中两国彼此猜忌和互不信任等种种矛盾。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崛起的日益加速和不可阻遏,中国自信心日益增强,日本也开始逐渐适应日中两强并存的格局。这就为双方关系的改善奠定了政治基础。经济关系的日益紧密,更拉近中日两国的距离。中日邦交正常化的1972年,中日贸易规模仅为11亿美元,2007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