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
国际格局的显著变动导致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出现了一系列的摩擦与冲突。中国实力、地位的迅速上升引发了周边国家的普遍疑惧,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主权争议呈现明显化趋势,中国周边军事关系出现紧张化。此外,周边一些国家的政局动荡也对中国周边安全造成影响。虽然冲突并没有代替合作成为主流趋势,但是中国在新形势下面临着稳定周边安全的严峻挑战。
A series of frictions and conflicts caused by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structure have emerged between China and its neighbors during the past year. The prevalent suspicions among the border countries are taking shape because of China’s rapid rise in strength and status. Meanwhile,the territorial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some neighboring countries are showing a significant trend and the state of military relations around China has become strained. In addition,political instability in some border countries has also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hina’s security situation. Although conflict instead of cooperation has not become a mainstream trend,China faces serious challenges to maintain border security and stabilit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近一年来,中国崛起的显著态势与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所做出的过度反应,导致周边安全形势出现了紧张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表现是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主权争议凸显,中国周边军事关系呈现紧张化,以及一些国家出现了国内政局动荡。尽管这种演变不会改变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总体合作架构,但中国当下面对着稳定周边关系的外交挑战。
一 崛起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新变化
国际格局所发生的变化,使得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动显现了新的结构特点:一方面,尽管同样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但中国的崛起态势却更趋明显,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随着2010年第二季度日本经济复苏遇到困难,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另一方面,由于饱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困扰,西方传统强国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国际地位在下降。事实表明,当今国际结构所经历的这种力量上的此消彼长,使得中国的实力和地位迅速上升,处于引人注目的敏感地位。
正是在这种大的国际背景之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动出现了新的情况与问题。随着中国实力的提升,国家利益的扩展,特别是中国维护自己权益力度的增强,外部世界有关中国外交政策发生转向的议论也日渐增多。一些人士甚至认为“随着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上升,中国正变得越来越强硬、傲慢,正在逐步放弃原有的‘韬光养晦’、‘微笑外交’的战略”。[2]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的立场与态度,在人民币汇率上所坚持的政策,对奥巴马会见达赖、美国对台军售、谷歌退出、南海领土争端、钓鱼岛撞船等一系列事件中所做的反应,都被国际社会放在聚光灯下放大来解读。显而易见,强大的中国与弱小的中国影响力是不同的,所引起的关注度和产生的冲击度也是不同的。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在国际背景下所凸显的变化,引发了一些学者所称的“外部反应综合征”,即西方对中国快速崛起的担忧和失落感。[3]事实上,不仅是西方国家,即使在中国周边地区,对于快速崛起的中国未来走向何处,以及会如何发挥影响力,各种担忧、质疑、嫉妒甚至防范遏制的声音也在明显增大。
与这种“外部反应综合征”相对应,中国一年来在周边地区所面对的摩擦与冲突增多了,周边国家与中国的领土争议、军事紧张关系,以及对中国的外交遏制也日益明显化了。例如,自2009年10月以来,中国渔政船在南海海域的护渔、巡航行动不断遭到东盟一些国家的指责、抗议和干扰。东盟相关国家在不断侵蚀中国南海权益的同时,正在进一步推动南海问题的多边化、国际化。目前,该地区一些国家试图通过诉诸国际组织和引进外部势力来制约和抗衡中国。事实上,尽管东盟国家不愿与中国进行对抗,但通过发展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关系,包括军事关系,也不无制衡中国的意味。[4]
从中国周边的视角看,中美关系在过去一年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摩擦与冲突。随着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倾斜,美国逐步加强了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和战略部署。2010年1月,美国不顾中国抗议,决定向台湾地区出售价值64亿美元的武器,破坏了两岸关系的改善氛围,加剧了台海地区的军备竞赛。随后,在两国间又发生了美对华高强度军事侦察、两国高层军事交流中断等事件。关于中国军力透明度、人民币汇率、中国与邻国海洋争端等问题,双方发生了公开的争论。[5]“天安”号事件爆发后,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韩日两国的军事同盟关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年来,美国接连在中国周边海域进行了大规模、高强度军事演习,并导致中国也以系列军演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在新近调整的亚太战略中,美国重新加强了与东盟的关系。美国加强了与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等国的军事合作,不断强化了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部署和军事存在。自2010年3月以来,美国政府高层官员不断就南海问题表态,干涉中国内政,并在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制造紧张事态。[6]事实表明,随着国际结构和中美实力对比的变化,美国对中国崛起的疑虑在不断增加,在中国周边构建围堵、牵制、制衡中国的同盟阵营的意图明显化了。
中日关系在过去的一年也经历了龃龉与摩擦,甚至因撞船事件发生了严重倒退。自2009年以来,中国海军舰队在冲绳海域、东海等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