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
一 2010年物价运行形势及其基本特征
2010年以来,我国物价形势表现为总体温和的结构性上涨特点,居民消费价格(CPI)持续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PPIRM)趋稳,上下游价格走势出现背离。
(一)2010年物价运行形势
1.居民消费价格温和回升,涨势扩大
2010年在异常天气、翘尾因素和流动性等因素的带动下,CPI同比涨幅有所扩大(见图1),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2.9%,比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第一季度上涨2.2%,第二季度上涨2.9%,第三季度上涨3.5%。其中,城市上涨2.8%,农村上涨3.1%;食品上涨6.1%,非食品上涨1.3%。在食品中,粮食上涨10.9%,肉禽上涨0.9%。
图1 居民消费价格走势
分类别看,前三季度,八大类商品价格五升三降,其中食品上涨6.1%,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6%,衣着类下降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2.9%,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6%,居住上涨4.1%。
分月看,1月份以来CPI呈逐月上升态势,第三季度各月同比分别上涨3.3%、3.5%和3.6%(见表1),连续三个月超过3%的调控目标。在新涨价因素的拉动下,第四季度物价仍将高位运行,预计CPI全年涨幅为3.2%。
表1 2010年1~9月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2.生产者价格先扬后抑,涨势趋稳
在节能减排、房地产调控和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政策的交叠影响下,在部分工业行业产能过剩的制约下,生产者价格同比增幅呈回落态势。2010年前三季度,PPI同比上涨5.5%,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上涨6.7%,生活资料上涨1.6%。在生产资料中,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分别上涨25.3%、10.4%和2.6%,表明2010年工业品出厂价格的恢复性上涨主要由生产资料拉动,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主要由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拉动。
2010年前三季度,PPIRM同比上涨9.8%(见图2),比上年同期提高19.3个百分点。其中,有色金属材料类、燃料动力类、黑色金属材料类和化工原料类分别上涨24.2%、18.6%、5.3%和6.4%,表明2010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恢复性上涨主要由有色金属材料类和燃料动力类价格的上升而带动。
图2 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走势
分月看,1月份以来PPI先扬后抑,5月份达到年内峰值后回落(见表2)。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的拉动下,第四季度将止跌回升,预计PPI全年涨幅为5.5%。
表2 2010年1~9月生产者价格涨幅
3.房价同比涨幅持续回落,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4月份,国务院下发关于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9月底多部委联合出台五项措施,抑制投机炒作行为,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逐步实施,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4~9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逐月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基本稳定,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下滑,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近期外资对房地产的投资呈增长态势。
(二)结构性上涨是2010年我国物价总水平上升的主要特点
1.食品价格飙升是居民消费价格上升的主要推力
分析我国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历年食品价格的飙升都伴有物价总水平的大幅上涨。2004、2007年和2008年,食品价格分别上涨9.9%、12.3%和14.3%,CPI分别上涨3.9%、4.8%和5.9%,主要是因为食品在CPI中所占的权重高达1/3。2010年,在食品和居住价格的拉动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表现为明显的结构性上涨特征。9月份,CPI上涨3.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0%,居住价格上涨4.3%。食品拉动CPI上涨2.68个百分点(见表3),占同期CPI涨幅比重的74.7%,居住拉动CPI上涨0.58个百分点,占同期CPI涨幅比重的16.1%。
表3 2010年1~9月八大消费对CPI的拉动
影响粮食价格的因素有:全国部分地区洪涝灾害及高温天气交替发生,农产品生产、存储及运输受到影响,夏粮比上年减产8亿斤;外资进入中国农产品市场争夺定价权;自第二季度以来猪粮比价一直呈上升态势,连续3个月超过6.0的盈亏平衡点(见图3);俄罗斯粮食减产1/3,投机资金趁机进行炒作,导致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9月份的谷物价格比年初上涨了22.4%。
图3 猪粮比价与联合国粮农组织谷物价格走势
2009年,我国粮食进口5223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9.8%,其中小麦和大米进口不多,而大豆的进口量占产量的220%。2010年我国小麦和稻米进口平稳增长,玉米和大豆进口大幅增长,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