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08年的日本:转型中的危机应对

    作者:李薇 出版时间:2009年08月
    摘要:

    本文以日本第三次转型期为背景,对2008年日本经济、政治、外交、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核心问题进行回顾和分析。国际金融危机使日本实体经济受到重创,政府不得不采取紧急救助措施和刺激计划以挽救危局。日本首相再次闪电更迭,显示了“1955年体制”崩溃后政党政治仍处在动荡之中,应对经济危机和迎合国内政治诉求成为朝野两党争夺和维持政权的主要因素。中日首脑互访步入正轨,两国关系明显改善;面对美国与中国关系的发展,日本在更加强化联美抑中的同时,推进东亚及对非经济合作。而雇佣结构的变化给日本社会带来冲击,区域和收入差距继续拉大,进而加速了社会转型期的分化与重构。

    本稿は、日本における三回目の社会転換期を背景にして、2008年の日本政治、外交、経済、社会文化分野の中核となる問題について、回顧と分析を行う。日本の首相が再び電撃的に更迭されたことは、「1955年体制」崩壊後の政党政治がいまだに不安定な状態にあることを明らかに示した。経済危機対応と国内政治欲求への迎合は、与野党が政権の争奪と維持を行う要因となっている。中日首脳間の相互訪問は軌道に乗り、両国関係は明らかに改善された。米中関係の発展に対応して、日本は、米国との連携をさらに強化して中国を抑制すると同時に、東アジア及びアフリカとの経済協力を推進している。国際金融危機が日本の実体経済に手痛いダメージを与えている。日本政府は、やむを得ず緊急救済措置と刺激計画を打ち出して危険な情勢を挽回しようとしている。一方、雇用構造の変化が社会の安定に衝撃を与え、区域と所得の格差がさらに拡大されてしまい、これらは社会転換期における分化と再構築を加速させることになった。

    2008年,日本的形势严峻。国际经济危机和国内政坛乱象、首相更迭,给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全面转型期中的这一年,涂上了更多危机应对的悲壮色彩。本文以日本的第三次转型期为大背景,对2008年日本经济、政治、外交、社会生活等领域发生的核心问题进行回顾与分析。

    (一)日本经济在减速之后陷入危机

    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日本实体经济受到重创,出口骤降引发经济大幅滑坡,GDP连续呈现负增长,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2008年,日本实际GDP增长速度明显下滑,四个季度环比增长率(换算为年率)分别为3.4%、-3.5%、-2.5%和-14.4%。2008财年(2008年4月1日至2009年3月31日)实际GDP增长率暴跌为-3.5%,创下战后财年经济增长率新低。[1] 上述数据公布之后,引起国内外舆论的普遍关注。从数字上看,日本的衰退速度甚至超过了美国和欧洲,由此断定,日本陷入了“战后最大的经济危机”[2]

    造成此次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经济严重依赖出口。2008年下半年因世界经济危机的波及,国际市场对日本汽车、电器以及机电设备的需求持续下降,出口相关企业的生产收入和产量相应减少。尽管日本的出口依存度仅占GDP的15%左右,但由于占GDP约56%的个人消费持续低迷,占GDP15%左右的民间设备投资波动又较大,而只有出口增长稳定高速增长,故出口特别是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相对较大。2007年11月之前,日本维持了长达69个月的经济景气,2005~2007年的实际GDP增长率分别为1.9%、2.0%、2.3%,净出口贡献度分别为0.3%、0.8%、1.1%,增长主要是依靠出口拉动;2008年实际GDP增长为-0.7%,净出口贡献度为0.2%,增长的下降主要是因净出口下降。[3]因此,日本出口依存度虽然较低,却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高,这种结构在外需下降导致出口和生产减少时,经济增长率明显下滑就成为必然结果。关于2008年第四季度出现大幅度负增长的原因,有的日本企业人士认为,除了出口急剧下降外,企业因经济预期不好而纷纷清理库存也是背景之一。[4]关于始于2007年第二季度的下滑,有学者认为,日本经济进入周期性衰退的因素也不容忽视。[5]总之,无论怎样解构2008年的经济数据,日本进入了经济危机是确定无疑的。

    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日本经济危机的特征日趋明显:①股市暴跌,日经225平均股指从2008年9月初的12834点降至10月底的7163点,两个月内的跌幅为44%,速度和幅度均为前所未有;②出口急剧下滑,时隔28年首次出现7253亿日元贸易赤字;[6]③企业遭受重创,一些大型制造业企业首次出现年终赤字,上市制造业企业年终合并财务报表整体出现赤字,为2000年以来首次;[7]④设备投资持续下降,第四季度比前期下降16.7%,创历史最大降幅;⑤工业企业生产指数在第四季度下降幅度为1953年以来最低点;[8]⑥占GDP50%以上的消费持续疲软并于第四季度出现负增长;⑦失业率为4.4%,属日本失业率高值(2007年度仅为3.8%)。

    日本金融业虽然并没有在美国次贷上遭受直接损失,但情况并不乐观。日本的大型商业银行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强化自身体制,在2008年第四季度先后进行了总额约4万亿日元的资本增资。尽管筹资对象多为与各银行关系密切的保险或证券机构,但为了吸引资金,各银行在增资的方式上仍多采用优先股或优先出资证券的方式,这对未来收益将会造成高成本负担[9]。金融机构的2008财年决算结果不容乐观,含大型银行、证券、保险在内的主要金融机构的最终赤字额高达4万亿日元。金融机构损失扩大的原因并非直接购买美国贬值债券,而主要是缘于自身治理问题,如贷款业务的低利润竞争、因担心外资收购回归相互持股惯用做法、对高风险证券化商品和基金的投资是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日本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末为解决信用危机对大型商业银行投入了公共资金,有些商业银行在体质恢复后并没有在贷款等核心业务上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和规避道德风险,而是着手高风险高回报的业务,外资金融对日本金融业的介入带动了高管人员的薪酬,金融机构自身的体制建设尚未明显改善。[10]

    (二)日本政府“政策总动员”[11]

    日本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来势迅猛,出口、消费、投资指标的下降几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同时发生的,特别是在第四季度表现更为明显。日本政府在2008年8月、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