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日本窃占钓鱼岛“物权转移”的法理分析

    作者:张晓磊 出版时间:2013年05月
    摘要:自1895年日本窃占我钓鱼岛至2012年对其进行所谓的“国有化”,日本政府不但在国际上公然违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更是通过违法适用其国内有关土地交易的一系列法律,默认了与钓鱼岛有关的一系列物权转移。从其国内法角度研究和分析日本窃占我钓鱼岛后“物权转移”过程的违法性,是当前和未来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领土争端的重要基础和证据。基于此,在明确钓鱼岛“物权转移”缺少基本法理依据的基础上,通过梳理钓鱼岛所谓“物权转移”过程剖析其中法律关系和法源的违法性,从而揭露钓鱼岛“国有化”所隐含的政治危险。
    Abstract:日本政府は、中国の釣魚島を盗み取った1895年から更に所謂「国有化」させた2012年まで、公然と国際法の基本原則に違反しているのみならず、さらに、法範囲に反して国内の土地交易に関連する一連の法律を無理に当てはめて、釣魚島に関係ある一連の物権転移を黙認した。日本の国内法の視点から、中国の釣魚島が日本に窃取された後の物権転移の違法性を研究し、分析することは、現在ひいては将来中国が法律手段を利用して、日本と戦う重要な基礎と証拠となる。本稿では、まず、法理の視点から物権転移の過程で根拠を欠くことを明らかにした上、日本におけるわが釣魚島の物権転移の過程を整理し、その過程において運用された法律の関係を分析し、法源の違法性を探究し、最後に「国有化」に含まられる政治リスクを指摘した。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重视法治精神和规则意识的国家,然而,在其窃占钓鱼岛、对钓鱼岛进行所谓的“物权转移”以至“国有化”的过程中,却处处显现出其对法治精神的践踏,对规则意识的无视。无论是窃占钓鱼岛,还是之后对钓鱼岛进行的所谓“物权转移”,都缺少基本的法理依据。无论是“物权转移”中的法律关系还是法律渊源,都具有明显的违法性。更让人警惕和不安的是,钓鱼岛“国有化”还隐含着一系列不可控的政治危险。

    一 钓鱼岛物权转移缺少基本的法理依据

    无论从国际公法角度,还是从日本国内物权法角度,钓鱼岛“物权转移”都缺少基本的法理依据。从国际公法角度看,一个国家只有在拥有合法的领土主权前提下,才有可能对所主张的土地通过适用国内法进行物权的转移,而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则不具有此基本前提。日本窃占钓鱼岛的行为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侵犯,这违背了国际法基本原则,因此日本并不具有对钓鱼岛的领土主权,日本关于钓鱼岛的任何主权主张都缺少合法性,得不到国际法的保护,日本关于钓鱼岛的“物权转移”在国际法上站不住脚。从日本国内物权法角度看,钓鱼岛“物权转移”缺少基本的所有权前提,日本政府从一开始就不具有对钓鱼岛的所有权,自然无权作出任何物权法意义上的处分。对钓鱼岛“物权转移”在法理上可以定性为窃占领土在法律上的无权适用,所以其不具有任何国际法和国内法的效力。

    (一)日本窃占钓鱼岛违背国际法基本原则

    从国际法角度看,日本政府认为对钓鱼岛进行所谓“物权转移”的前提在于其对钓鱼岛拥有主权,但是这一前提不具有合法性,钓鱼岛是被日本窃占的,这违反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因此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日本不具有国际法上的主体资格。

    国际法基本原则是指被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适用于国际法一切效力范围的、构成国际法基础和核心并具有强行法性质的国际法原则。各国间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际法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而日本窃占钓鱼岛恰恰违反了这一基本原则。15世纪以来,日本、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都一致认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权利是得到承认的,合法的;日本1895年窃占钓鱼岛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侵犯,是违背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因此从国际法角度看是违法的。

    (二)钓鱼岛“物权转移”缺少基本的所有权前提

    从国内物权法角度看,日本政府认为对钓鱼岛“物权转移”的前提在于其对钓鱼岛拥有合法所有权,但是这一前提同样不具有合法性。一国对某一土地拥有合法所有权的现实基础必然是对这一土地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一国之土地,无论公有还是私有性质,在国际法上都必然是其领土,日本政府主张钓鱼岛所有权的前提必然是其对钓鱼岛主权的主张。但是,如前所述,日本政府恰恰没有对钓鱼岛的合法主权,更遑论对钓鱼岛的所有权了。因此,日本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没有适用国际法的资格,就决定了其在钓鱼岛的物权问题上同样不具备适用国内物权法的主体资格。

    (三)钓鱼岛“物权转移”定性:窃占领土在法律上的无权适用

    从法律适用的主体角度看,日本在钓鱼岛“物权转移”上既不具备国际法的主体资格,也不具备国内法的主体资格。从法律适用的客体角度看,钓鱼岛属于被日本窃占的我国领土,窃占行为本身就是对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侵犯,日本对钓鱼岛进行的所谓“物权转移”更是主权侵犯行为的持续和升级。从法律适用的内容看,无论是对钓鱼岛所谓“所有权”的转移还是所谓“使用权”的租赁,都不具有任何物权法的效力。综合来看,钓鱼岛“物权转移”是日本窃占钓鱼岛之后对我国主权的持续侵犯,是不具有任何国际法和国内法效力的法律适用行为。

    二 钓鱼岛“物权转移”的违法性分析

    违法性是日本对钓鱼岛进行所谓“物权转移”的本质性特征,梳理钓鱼岛“物权转移”的过程目的在于揭示这一本质性特征。无论从法律关系的角度还是从法律渊源的角度看,钓鱼岛“物权转移”的违法性都有着不同层次的表现。

    (一)钓鱼岛“物权转移”中法律关系的违法性

    翻看钓鱼岛“物权转移”的历史,似乎错综复杂、云里雾中,但从法律关系的角度在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方面进行把握,大体可以掌握整个“物权转移”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