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06月 |
一 研究成果概况
国内有关上海合作组织的研究成果主要为著作和文章。由于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渐进性特点,该组织2001年6月正式成立之后把其作为研究对象的成果日益增多。主要的研究领域有: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功能,上海合作组织机制的理论分析、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活动领域的评价、上海合作组织与各国关系以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等。
近年来,国内研究的突出进展是关于上海合作组织的专著不断面世,其主要成果分为综合研究和专项研究两大类,前者如邢广程为主编、吴宏伟和张宁为副主编的《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09)》(2009年7月)、邢广程和孙壮志主编的《上海合作组织研究》(2007年4月),后者如须同凯的《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2010年1月)、肖德的《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研究》(2009年6月)、余建华等著的《上海合作组织非传统安全研究》(2009年5月)、郑雪平的《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研究》(2007年7月)、李敏伦的《中国“新安全观”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2007年6月)、崔颖的《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实践》(2007年5月)、张宁的《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职能》(2006年12月)、潘光和胡键的《21世纪的第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上海合作组织的综合研究》(2006年6月)、马振刚的《稳步向前的上海合作组织:专家学者纵论SCO》(2006年5月)、李钢的《上海合作组织:加速推进的区域经济合作》(2004年3月)、许涛和季志业主编的《上海合作组织——新安全观与新机制》(2002年2月)等。
除专著外,还有大量在各类期刊上发表的学术文章,主要集中在《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俄罗斯东欧中亚市场》、《当代世界》、《俄罗斯研究》、《国际问题研究》、《国际观察》、《中国评论》、《现代国际关系》、《亚非纵横》等国际政治理论期刊上。我们根据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对2001~2009年研究成果的统计如表1、图1所示。
其中期刊类发表的文章集中了当时学者们最新研究成果,尤其引人注目。
此外,国内学术研究机构、政策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举办了有关上海合作组织及中亚安全形势的学术交流研讨会,形成的一些学术研究成果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研究的有益补充。例如,2008年6月24日在乌鲁木齐召开“上海合作组织国立科研机构科技合作研讨会”;2009年7月7~19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外交部所属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亚和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每年也都要举办若干次国内和国际学术研讨会。
表1 对中国期刊网2001~2009年部分研究成果统计
图1 中国期刊网2001~2009年期刊发表部分成果统计
二 主要观点与评价
(一)对上海合作组织性质和作用的认识
从“上海五国”到上海合作组织,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之初的2001~2002年,许多专家学者发表文章表示肯定,认为这是符合五国的根本利益,对增进睦邻互信、加强安全合作、深化经济发展、维护和平稳定、促进地区繁荣都具有重要意义。广大专家学者对其发展前景均十分看好。
上海合作组织形成问题方面的文章在2001年爆发式出现,仅是针对“从‘上海五国’到上海合作组织”就有近十篇,和对上海合作组织特点和意义进行描述的文章一起构成的初期有关上海合作组织研究的主流。
对此有完整阐述的是苗华寿发表在《和平与发展》上的《从“上海五国”机制到“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第3期)。文章指出,“‘上海五国’机制是在特殊的时期、特殊的地区和特殊的条件下形成的一个特殊的机制,是新型国家关系和新型地区合作模式的创举”。作者进一步阐述:特殊的时期是指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五国都需要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以尽快实现国家振兴;特殊地区是指本地区尤其中亚及其邻近地区,“三股势力”及各类跨国有组织犯罪活动猖獗,对地区各国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是指要遵循“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开展多边合作”。
近年有学者探讨“从1989年中苏边界谈判开始的上海五国为什么会转变为一个全面安全合作组织”的问题[1]。文章把上海合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