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常账户失衡迅速扩大,成为推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危机后,全球经常账户失衡尽管显著改善,但其未来的演进存在不确定性。从储蓄投资缺口的角度来看,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根源在于逆差国储蓄率的下降,以及顺差国储蓄率的上升。从实际有效汇率的角度来看,主要失衡国实际有效汇率的高估或低估也是导致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重要因素。为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各主要失衡国都应努力缩小储蓄投资缺口,并推动实际有效汇率向均衡汇率方向运动。在全球经常账户再平衡过程中,各主要失衡国应努力沟通合作,避免陷入汇率战与贸易战。
The global current account imbalance exacerbated in the early of 2010s,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burst of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lthough the global imbalance was significantly corrected after the crisis,there are still uncertainties about its evolution in the fu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aving investment gap,the root of global imbalance lies in the decline of saving rates in deficit countries,and the rise of saving rates in surplus coun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the root of global imbalance lies in the overvaluation of deficit countries’ currencies and undervaluation of surplus countries’ currencies. To rebalance global current account,the major countries should try to mitigate the saving investment gap,and move the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s toward equilibrium levels.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 rebalancing,the major countries should enh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avoid exchange rate wars and trade wars.
一 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演进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常账户失衡日益成为一个突出问题。[1]如果把一个经济体的经常账户余额与GDP之比超过3%视为经常账户失衡的标志,美国从1999年起、日本从2003年起、德国和中国从2004年起均出现了经常账户失衡;从国家或地区群体来看,中东和北非国家从2000年起、中东欧国家从2002年起、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从2005年起均出现了经常账户失衡。[2]
从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绝对规模来看(见图1),美国与中东欧国家是主要的逆差国,但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绝对规模远远超过中东欧国家。以2007年为例,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达到7266亿美元,中东欧国家的经常账户逆差仅为1326亿美元。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包括中国)、中东和北非、日本与德国是主要的顺差国。以2007年为例,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经常账户顺差达到4147亿美元(而其中中国就达到3718亿美元,占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90%),中东和北非的经常账户顺差达到2792亿美元,日本的经常账户顺差达到2110亿美元。尽管2007年欧元区整体经常账户顺差仅为473亿美元,但德国的经常账户顺差高达2546亿美元。[3]
图1 全球主要经济体经常账户余额
从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相对规模来看(见图2),以失衡程度较为严重的2007年为例,主要经济体按失衡程度由高至低排序分别为中东与北非(15.7%)、中国(11.0%)、中东欧国家(-8.0%)、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包括中国)(7.0%)、美国(-5.2%)、日本(4.8%)与欧元区(0.4%)。尽管欧元区从整体上来看经常账户基本平衡,但欧元区内部同样存在严重的失衡。如图3所示,德国和荷兰存在持续且显著的经常账户顺差,而希腊、葡萄牙与西班牙存在持续的经常账户逆差。以2007年为例,欧元区内主要经济体按失衡程度由高至低排序分别为希腊(-14.4%)、西班牙(-10.0%)、葡萄牙(-9.4%)、荷兰(8.7%)、德国(7.6%)、爱尔兰(-5.3%)与意大利(-2.4%)。[4]事实上,持续且不断扩大的经常账户逆差,是欧猪五国(PIIGS,即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与西班牙)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不断上升,最终引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之一(张明,2010a)。
图2 全球主要经济体经常账户余额与GDP的比率
图3 欧元区部分经济体经常账户余额与GDP的比率
如图2、图3所示,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程度在2006~2007年期间达到顶峰。2006年,美国、中东与北非的经常账户失衡达到峰值;2007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中东欧、中国、德国与日本的经常账户失衡达到峰值。全球经常账户失衡造成的流动性过剩,特别是经常账户顺差国的外汇储备通过投资于美国金融产品的形式回流美国,压低了美国的长期利率,这通常被视为是导致美国形成房地产泡沫与衍生品泡沫,并最终爆发次贷危机的原因之一。
随着2007年夏季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在2008年9月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增速由2007年的5.2%下降至2008年的3.0%,进而下跌至2009年的-0.6%。全球总需求的萎缩导致全球经常账户失衡显著减轻。2009年,美国、日本、中东欧、中东北非的经常账户余额与GDP比率均降至3%以下,德国与中国的该比率也分别降至4.8%与5.8%。[5]
问题在于,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触底反弹乃至结束,未来几年内全球经常账户失衡将会如何演变?根据IMF的预测,2010年与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分别达到4.6%与4.3%。在世界经济逐渐复苏的背景下,全球经常账户失衡是会继续改善,还是会保持在目前水平上,抑或是重新扩大?
我们认为,从目前来看,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演变前景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这归根结底取决于各主要失衡国政府是否愿意采取重大的结构调整政策以改变过去的增长方式。如果各国政府合作实施适当的结构调整政策,则未来的全球经常账户失衡有望调整至更可持续的水平;如果各国政府拒绝调整、拒绝合作、维持现状,那么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经常账户失衡将会再度扩大,进而发展至无法持续的水平,最终需要一次新的全球性危机来恢复系统平衡。
各主要失衡国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平衡政策呢?要给出政策建议,首先必须厘清导致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结构调整政策。这将是本文探讨的主题。本文的剩余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分析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根源;第三节讨论全球经常账户再平衡的路径;第四节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