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
刚刚问世的多国(地区)宏观经济季度模型MCM_QEM,无论是静态模拟和还是动态模拟,在样本期内的模拟值都与实际值比较接近。通过与主要国际组织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MCM_QEM对模型内6个国家(地区)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也表现良好。利用MCM_QEM所作的情景分析显示,由于欧元区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大,其经济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The recently created quarterly multi-country/regional macro-econometric model,MCM_QEM,has behaved quite well in both static and dynamic simulations within the sample period. Applied to 6 countries/regions in the model,its forecast errors are no more than that of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he scenario analysis based on MCM_QEM reveals that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effects of Euro area economic fluctuation on Chinese economy because of the large share of Euro area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一 MCM_QEM模型简介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经济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世界各国经济波动不可避免地将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以China_QEM(见何新华等,2005)为代表的单一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因其对外部经济的过度简化已无法满足对现实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为了更好地模拟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自2005年下半年起,我们开始了多国(地区)模型的开发研制工作。2009年初,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统计与应用研究室(原世界经济统计研究室)独立开发研制的MCM_QEM模型投入试运行,并在一系列情景分析中取得了成功(何新华,2010a,2010b)。
以政策分析为目的研制的MCM_QEM模型,是一个小型多国(地区)模型。它仅由6个国别和地区模型通过贸易矩阵联结而成。这6个国别和地区模型分别是:中国、美国、日本、欧元区12国[1]、韩国和中国香港。对中国之外的国家(地区)建模受限于数据的可得性。由于MCM_QEM模型建立的初衷主要是为了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分析,与中国贸易的密切程度也是建模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0年7月出版的《贸易方向》(Direction of Trade,DOT)数据光盘,2008~2009年美国、日本、欧元区12国、韩国和中国香港自中国进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59.1%,上述国家(地区)对中国出口占中国进口总额的41.8%。鉴于石油输出国自中国进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8.0%,中国自其进口占中国进口总额的12.7%,虽然在MCM_QEM模型中石油输出国因数据的可得性未能对其单独建立相应的模型,但在贸易矩阵中被单列出来,以方便研究油价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综合上述,MCM_QEM模型中的贸易矩阵由模型中的6个国家(地区)以及石油输出国和其余国家(地区)共计8个国家(地区)的贸易往来构成。
MCM_QEM模型系在China_QEM的基础上扩展而成,因而MCM_QEM模型在很大程度上秉承了China_QEM的基本特性。如选用季度数据、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动态建模原则、采用ECM表达式等,既肯定了基本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又在最大程度上考虑了各国(地区)的具体经济运行数据所反映出的现实经济发展规律。MCM_QEM中的6个国别(地区)模型均系需求导向型模型,分别包括收入、消费、投资、政府、对外贸易、价格、金融,以及人口与就业等8个模块(对MCM_QEM模型的详细介绍见何新华,2010b)。
当前MCM_QEM模型的样本期为1990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二季度。数据来源为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信息网(http://db.cei.gov.cn/)、美国经济分析局网站(http://www.bea.gov/)、日本央行网站(http://www.boj.or.jp/)、日本内阁府网站(http://www.esri.cao.go.jp/)、亚洲经济数据库(CEIC)、香港普查与统计处(http://sc.info.gov.hk/dsclmr/gb/www.censtatd.gov.hk/)、欧洲统计局(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IMF 2010年7月出版的DOT和《国际金融统计》(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IFS)数据光盘。限于数据的可得性,各国别(地区)模型的样本期有一定的差别。
二 模型内各国(地区)经济形势简要回顾
2009年的中国经济可谓一枝独秀。在世界经济遭受重创,模型中其他国家(地区)经济相继陷入衰退,外部需求急剧下降的困境中,得益于中国政府的果断决策和适时有效的财政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仍达到了9.1%。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摘要》中提供的数据,2009年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最终消费支出53.1%,资本形成总额94.6%,货物和服务净出口-47.7%,其中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为2001年以来的最高值,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值。进入2010年,中国经济延续了回暖的势头,第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率达到11.9%,第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虽有所回落,但仍达10.4%。在超力度政策组合拳的影响下,中国经济不仅在2009年迅速摆脱了通货紧缩的阴影,而且过量发行的货币也在自2010年初起中国央行连续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回笼。
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网站上公布的数据,2009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3.1%,被称为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衰退。在美联储自2008年底起创纪录的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历史最低点,并且政府出台包括直接向“两房”注资等一系列救助措施的积极干预下,美国经济自2009年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