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3月 |
尽管当前国际经济出现了种种复苏迹象,但是经济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仍有一些不确定性。对于这些不确定性,如果认识不足,处理不好,危机仍有反弹的可能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很有必要进一步认识这些不确定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除。
一 不确定性的主要表现
1.政府债务的不确定性
这次危机之前,美、英、日等发达国家以及转轨国家的政府都有不少债务。危机来临之后,为了拯救金融业,各国政府采取各种方式救市,向金融机构注入的流动性资金达到了天文数字。其结果,金融业虽然有了复苏迹象,但政府部门却增加了巨额债务和赤字,在一定程度上由金融危机转向财政危机,出现了一些“破产国家”或“破产政府”。以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强国而论,它们的财政都陷入泥潭,短期内难以自拔。政府去救金融,而谁来救政府?这对世界经济将产生什么影响很不确定。
2.失业问题的不确定性
经济危机来临时,企业竞相裁员,造成大批失业。据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球失业人口达到2.12亿,与危机前的2007年相比,增加了3400万。欧盟和其他发达经济体失业问题尤其严重,虽然其就业人数只占全球的16%不到,却“贡献了超过40%的新增失业人口”。据传统经济理论,随着经济的复苏,失业人数或失业率会相应下降。然而,这种趋势在西方发达国家尚未出现,有的国家的失业问题还在恶化。严重的失业问题是社会动荡的根源之一。经济危机一般包括金融危机、财政危机和社会危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已基本过去,第二、三阶段何时结束仍不确定。
3.虚拟经济的不确定性
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虚拟经济本来就看不见、摸不着,有一定的神秘性和不确定性,再加之层出不穷的“金融衍生品”,虚拟经济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加速膨胀。这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美国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的实质是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债权证券化的恶性膨胀以及由此造成的全球连锁反应。美国政府对华尔街炮制的金融衍生品要加强监管,而这又遇到银行家、金融家的强力抵抗。金融自由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尖锐矛盾,在2009年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进一步暴露出来。今日,全球的虚拟经济规模究竟有多大?如何对华尔街金融衍生品进行监管?既然过去它能翻江倒海,那么未来又将如何?这些都是具有极大不确定性的问题。
4.实体经济的不确定性
这次经济危机暴露出实体经济的软肋。要全面解决这次经济危机问题,一方面,要继续治理高度膨胀的虚拟经济;另一方面(也许是更重要更根本的方面),则是大力强化实体经济,找准新的实体产业,以确定新一轮大规模固定资本投资的正确方向。当前的问题在于,新的实体产业是什么,新的正确的投资方向在哪里。历史经验证明,只有找准投资的方向,找准新的实体产业,才能切实加强实体经济,使之与虚拟经济相互匹配,达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适应与制约规律的客观要求。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真正走出经济危机。
历史上,钢铁业、汽车业、房地产业(建筑业)、信息业等都曾作为带头产业带动欧美经济一次又一次闯过经济危机,一步又一步走向繁荣。今日的带头产业是什么?是绿色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还是生命与生物产业、海洋产业?美国奥巴马政府在宣布其出口新战略时,选择的先导产业是环境产业和服务、可再生能源、医疗保健、生物技术等产业。这些产业是正确的投资方向吗?各个国家的情况千差万别,其投资方向也难一律。因此,在找准投资方向和产业方面,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5.刺激经济政策进退的不确定性
2008年初冬经济危机袭来之时,各国都采取了刺激经济的政策。这些政策防止了经济跌入深渊,并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复苏。目前,这项政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退出,可能前功尽弃,导致经济转向下坡路,危机反弹,二次“触底”。如果前进,继续采取刺激经济的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和信贷投放,这将面临两难:一是从何处筹措资金,各国的财政均已朝不保夕,危机四伏,而信贷资金也难再加码,各种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有限,自顾不暇;二是货币的大量投放又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可能招致通胀的再现。
一般说来,宏观经济有五大目标,即经济发展速度快、失业率低、通胀率低、公平与效率兼顾好、国际收支比较平衡。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