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俄罗斯科学院资深院士谈对苏联“改革”及赫鲁晓夫等人的政治评价

    作者:张树华 罗文东 辛向阳 出版时间:2011年03月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苏联不是自动解体,而是被瓦解、被肢解了;然后指出苏共衰弱始于赫鲁晓夫时期;随后指出勃列日涅夫时期党的领导人腐化变质严重;最后指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背叛最终葬送了苏共。

    一 苏联不是自动解体,而是被瓦解、被肢解了

    在回答苏联解体原因时,奥希波夫首先强调,苏联不是解体了,而是被瓦解、被肢解了。苏联解体违背人民的意志,也违背了全民公决。在全民公决中,除格鲁吉亚等少数几个加盟共和国外,所有其他的加盟共和国都赞成保留苏联,反对解散苏联。苏联解体是历史的悲剧,是巨大的地缘灾难。中国取得的成就更凸显了这一点。

    导致苏联解体的客观原因是不存在的。苏联有雄厚的科技基础,在空间科学、核能和导弹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苏联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经掌握了很强的信息和自动化技术。斯大林时期提出消灭殖民主义,消灭驻外国的军事基地,提出了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斯大林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如果不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努力(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核战即第三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

    造成苏联瓦解的力量首先来自外部。西方国家把冷战强加给我们,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进行妖魔化的宣传。西方国家每年用于对社会主义国家媒体宣传的资金达到600亿美元。70年代后期基辛格又讲:“干什么还要进行宣传?直接在苏共党内建立第五纵队,培养代理人。”为了使第五纵队发挥作用,就要推行公开性。在公开性的背景下,开始歪曲苏联社会与历史真相,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大屠杀”、“大恐怖”,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我们有一个历史学家讲,没有肃反,苏联就打不赢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人讲20世纪30年代的肃反枪杀了5000万人,这是没有根据的。事实上,1937年肃反后苏联人口明显增长了,而不是下降了。这种歪曲、篡改历史的行为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造成很多人认为社会主义是法西斯式的极权主义制度。这些歪曲历史的事件都与第五纵队有关,他们有意识地歪曲历史。例如,把斯大林描绘成杀人犯,把苏联制度描绘成极权主义制度,苏联人民是幼稚可笑的、像垃圾一样。他们还胡说苏联靠压迫其他加盟共和国而生存。实际上,大部分加盟共和国包括乌克兰都是靠苏联的补贴而生存的。西方的代理人、第五纵队不仅进行宣传,而且组织和扩大队伍。

    二 苏共衰弱始于赫鲁晓夫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冷战旋即开场。冷战的目的在于消灭苏联。为实现这一目标,西方主要从两大领域着手——在经济领域,西方利用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在思想领域,西方通过腐蚀党政高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比较而言,后者比前者的威力更大。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从马林科夫、赫鲁晓夫直到戈尔巴乔夫、叶利钦,苏联领导层一直陷入争权夺利的内耗中。苏共精英的退化最终导致经济衰退和国家灭亡的结局。

    从1956年开始,温和的“去斯大林化”转变为极端的与过去历史决裂的运动。

    苏共二十大期间,赫鲁晓夫在闭门会议上做了揭露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报告。这一事件直接挑战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沉重地打击了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存在的基础,开启了国家灭亡的进程。

    可以断定,这一系列打着国家和共产主义旗号的行为的始作俑者是赫鲁晓夫。个人崇拜固然为文明社会所不容,但当有一个领袖能代表民族利益时,国家更为强大。身居高位后,赫鲁晓夫追求的不是苏联社会和国家的利益,而仅仅是一己私利。“如何才能打压斯大林,以雪多年充当克里姆林宫小丑的耻辱?”这样的念头始终困扰着他。“要超越伟大的前任并取而代之,必先使其威信扫地。”赫鲁晓夫无疑通晓这一权术。历史已经证明,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做的《论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充满了臆想、歪曲和不实之词。斯大林虽然犯了严重的、近乎犯罪的错误,不算是一位理想的政治家和国家领袖,但在那个时代,正是他勇敢地维护了俄罗斯及苏联其他民族的利益。而在他之后的苏联以及俄罗斯的领导人常常被罪恶的念头所驱使,主观上犯罪,实际行动也是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驰。

    社会主义制度和苏联的崩溃并非始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赫鲁晓夫时期所谓的“解冻”、“伟大的十年”才是剧变的先声。这正是我们这一系列丛书的最重要主题。在赫鲁晓夫执政的过程中,有过分的野心,有超天才的自信,有对斯大林的刻骨仇恨。赫鲁晓夫对国家造成的物质上的损失堪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这还不包括政治、道德和精神上的损失。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