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4月 |
一 本次调查研究简介
1.研究的社会背景
北京市政府在2010年进行大规模“城中村”改造建设与城市土地储备工程,直接关系到城乡结合部50个“挂账村”的大规模城市化。“城中村”改造与土地储备是两个紧密相关的工程,其实质是政府运用行政和市场两种手段,通过房地产开发和住房建设置换农村耕地和农民宅基地,用土地置换金为农民建立社会保险,进而促生一场“聚变式”城市化。
崔各庄乡位处北京市朝阳区东北部,辖区面积31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属地户籍人口约2.1万人,其中农业户口约1.1万人,居民户口约1万人,流动人口超过15万人,是户籍人口的7倍以上。根据北京市2004~2020年战略规划,崔各庄乡被纳入北京城区扩张版图。到2010年底,全乡15个行政村中已有6个完成拆迁,其他9个行政村的拆迁工作也将列入议事日程。
2.研究目的
与土地储备相伴生的整村、成片大区域的农村拆迁,催生京郊农村“聚变式”城市化,也伴生出许多问题,例如土地的所有权与收益分配、村乡集体资产的处置、拆迁补偿标准、“转居”和未“转居”农民的长期生计等。概言之,拆迁前后的社会生态形同遭遇一次地震性重构。
“聚变式”城市化,意味着社会变迁的短期、高压“阵痛”,其间原体制和历史积留的问题将浮出水面,社会剧烈变迁催生的新矛盾也将接踵而至。本文试图在调研资料和数据支撑的基础上,探索崔各庄乡在土地储备(下文简称土储)拆迁过渡期间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各种挑战,完成农村管理体制向城市管理体制的转变。
3.调研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崔各庄乡6个土储拆迁行政村的全部育龄妇女[1],采取问卷调查与集体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时间为2010年8月。问卷调查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280份问卷,全部回收。同时选择有代表性的30个家庭的育龄妇女,根据访谈提纲,进行了两组集体访谈。
本报告依据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记录撰写。
二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年龄
被调查育龄妇女的年龄(264人填答)平均为39.81岁,集中在31~50岁(223人,占79.6%,有效百分比为84.5%,见表1)。该群体特有的家庭主妇身份及年龄结构,可以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对土储拆迁家庭的生计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表1 被调查对象的年龄分组
2.就业与职业
261名被调查对象填答,在业(含租赁经营)和务农占68.9%,表明多数被调查对象从事有偿的工作。其中务农仅占6.1%,从产业结构看,该地区已经基本城市化了。失业和从事家务劳动的被调查对象占17.6%(见表2)。
表2 被调查对象的就业状况
3.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性质一项有233人填写,填答“其他”选项的高达81.1%(见表3)。这一数据与崔各庄乡地区主要产业是房屋租赁——俗称“瓦片经济”相关。土储拆迁前,被调查对象家庭多以房屋租赁为主要经济来源,这与表2有六成左右妇女填写“在业(含租赁经营)”可以相互印证。有正式工作单位的妇女仅占16%。这与崔各庄乡地处城乡结合部,经济和产业处在大调整中,缺少大型企事业单位入驻,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有关。
表3 被调查对象工作单位的性质
4.户籍
被调查对象的户籍以农业为主,占了69.5%,非农户籍占30.5%(见表4)。这与目前崔各庄乡地区人口近50%的城市化水平有一定差距。据此,可以推测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多为从事房屋租赁的农业户口的家庭。土储拆迁期间,这些家庭的房租收入没有了。回迁后,即便还有房子可以出租,租金也会大大减少。土储拆迁地区农民家庭的生计必然成为当前及未来相当一段时间的困境和难点。
表4 被调查对象的户籍
调查数据还显示,被调查家庭中丈夫的情况与妻子差不多:单位性质选项,选择“其他”的占62%;70.2%为农业户口;在业的占了60%。差异较大的是文化程度选项,丈夫高中及以下占了84.8%(妻子占79%),其中初中占了55.5%(妻子占44.7%)。
5.文化程度
被调查育龄妇女的文化程度(262人填答),小学及以下水平的仅占4.5%;初中最多,占44.7%;高中为29.8%,高中及以上占50.8%,大专及以上占21.0%(见表5)。崔各庄乡育龄妇女与2009年北京女性受教育年限的水准(10年)基本持平。
表5 被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
调查数据显示,土储拆迁家庭的育龄妇女的总体受教育程度不低,但她们的受教育程度与在业、在职状况似乎有些不符,就是说,这一群体的职业状况理应更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