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11年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

    作者:马有明 出版时间:2012年08月
    摘要:2011年影响较大的社会舆情事件数量增多,热度增加,烈度攀升。言行不当、产品和服务质量问题、涉法涉警、社会民生类舆情高发;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教育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舆情高危行业;社会舆情事件链和对比性系列事件较多,特点明显;正面新闻二次解读现象较为严重,挑战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公信力;舆情传播时效性增强,舆情消退时间加速,新媒体曝光率持续增加;意见领袖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舆情事件中,且影响舆论方式更加多样化;网络集体行动事件大多以慈善公益类活动为主,微博成为主要动员渠道;互联网在公民表达中的作用更加凸显,“网络问政”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各舆情主体危机干预能力总体有所提升;2012年社会舆情将呈现继续高发、复杂化的态势。
    Abstract:Influential social public opinion events increased and heated up in 2011.Gaffes,the problems of product and service quality,the events of law and police,the events related to social livelihood were in the situation of frequent occurrence.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education,transportation,storage and postal services were high-risk industries of public opinions.There were a few of social public opinion event chains and comparative series of events with obvious features.The phenomenon of two interpretation of positive news was relatively serious,challenging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and other relevant departments.The dissemination efficiency of public opinion enhanced and the extinction time of public opinion accelerated,new media exposure rate increasing continuously.More and more opinion leaders involved in public opinion events which made the effect of public opinions more diversified.The events of network collective action mostly were in charitable activities,and microblog become the main channel of mobilization.Internet has been in a more prominent role in citizens' expression.The "Policy making via internet" ge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government departments.The public opinion subjects' ability of crisis intervention has been overall enhanced.The social public opinion will show the situation of popularity and complexity continually in 2012.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虽然面临着国际经济形势动荡、国内CPI不断攀升的压力,但我国GDP仍以9.2%的增速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继续稳居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位置。这一年,我国迎来了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社会各界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程和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发展道路,展望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这一年,我国开始全面部署文化体制改革,于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长远战略,确立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目标,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鲜花与荆棘相伴,机遇与挑战并生。2011年,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期的中国,也面临着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传统社会进一步向现代社会迈进带来的各种困惑。频频出现的“瘦肉精”、“塑化剂”、“染色馒头”、“牛肉膏”等食品安全事件,无一不牵扯公众敏感的神经。温州动车事故、甘肃正宁校车事故、江苏丰县校车事故等一系列重大安全事故不断给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敲响警钟:“仅是追求速度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它将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风险。”[1]小悦悦事件等,则引发了国人对中国伦理和道德滑坡的沉痛反思,如何重建现代社会信任、社会伦理道德日益被提上议事日程。除此之外,社会安全问题、社会民生问题、反腐倡廉问题,等等,依然是横亘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道难题,导致舆情不断曝出。

    放眼国外,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舆情也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2011年是国际热点事件频繁涌现的一年,先后有突尼斯骚乱、埃及骚乱、利比亚战争爆发、伦敦骚乱、华尔街运动等带来的多国社会动荡,以及日本里氏9.0级大地震、欧债危机、美主权信用评级下调、本·拉登被击毙、卡扎菲死亡、乔布斯病逝、金正日逝世等国际性大事件发生,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世界均产生了一定影响。

    舆情是社会的温度计,结合这些国内、国际的社会环境,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依据自主研发的“中国公共事件数据库”所提供的信息,从2007年到2011年5000余起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中选取了搜索量在1000以上的1420起热点事件,对其中2011年影响较大的480起舆情热点事件进行重点分析,并将其与2007年影响较大的183起舆情热点事件、2008年影响较大的206起舆情热点事件、2009年影响较大的243起舆情热点事件、2010年影响较大的308起舆情热点事件[2]进行比较,以期通过“舆情”这一社会的体温计来反映附着于其上的社会现实问题,从而对目前的社会现状、民众的社会心态进行研判、评估,了解、掌握社情民意,为国家决策提供借鉴、参考。

    一 2011年社会舆情事件热度排行

    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扎根于丰富的社会舆情研究经验,借力于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等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强大工科背景,以第三方学术权威机构的中立视角提出了一套社会舆情指数,用以衡量某一公共事件舆情在网络中受关注的程度[3]。这套指数既吸取了目前网络舆情指数中实证、量化的研究特色,又在研究维度、计算方法上有所创新,经与前人相关研究进行比对,该指标具备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和信度,在研究社会舆情热度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借助于这一指标体系,我们对2011年的舆情热点事件进行排行,以此作为热点事件选取的标准,通过这一指标我们从2011年480起事件中筛选了热度靠前的60起影响较大的舆情热点事件,作为本次社会舆情报告的样本,对2011年的社会舆情现状进行分析。该样本的热度排行见表1-1。

    表1-1 2011年影响较大的60起热点事件舆情热度排行

    续表

    整体对比2009~2011年各年度热度排名在前60位的热点舆情事件,可以发现,2011年的平均热值(11.4661)高于2010年(11.0213)和2009年(7.7266)。卡方检验结果显示,F=0.001<0.05,差异十分显著。事后检验可以看出,2011年的热值要显著高于2009年,而2011年和2010年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2011年热度比2010年略高。

    再从2009~2011年热度排名在前60的热点事件的网民关注峰值来看,2011年网民关注峰值的均值较之2010年、2009年也有所上升。2009年、2010年网民关注峰值的均值为9707.00、38675.48,而2011年的网民关注峰值的均值则骤增至67406.77。检验结果显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