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
2007年以来,在借鉴成都等地统筹城乡经验基础上,针对我市典型的老工业城市、丘区经济、大城区带小农村的特点,制定了改革总体方案,确定了十年改革目标和主要任务;开展了“大宣传、大培训、大讨论、大献策”系列活动,积极营造改革试点良好氛围;建立了目标管理专项考核制度,健全了工作推进机制;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了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改革;探索了激活生产要素,转变农村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经济社会权利平等化(一活二变三化)的丘陵地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基本路径。媒体对我市的改革给予了高度关注,《瞭望》、《半月谈》、《四川日报》等用大量篇幅进行了专题报道。
一 主要工作
(一)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着力激活生产要素
1.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开展确权登记。组建了以专业人员为骨干、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参与的工作队伍,强化经费保障,分级分类培训,科学有序推进,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完成80%,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别完成75%、90.5%,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率达93.4%,农房产权申报登记率100%,全面完成了林权改革。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土地“增减挂钩”试点,投入建设资金近40亿元,实施了45个“金土地”工程和17个“双挂钩”项目,整理土地42万亩,新增耕地5.6万亩,节约农村建设用地3500亩。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制定了农村产权交易所组建方案,启动了农村土地交易中心组建工作。强化政策保障。建立了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承包地等确权登记和流转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1+10”政策框架体系。
2.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出台了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试点方案,组建了农商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了林权、农房、承包经营权、订单等抵押质押贷款,探索了农户小额、农户联保等信用贷款。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强化农村信用社主体作用,支持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广布网点,推动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支持农村发展。2007年试点以来,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4.8亿元。强化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组建了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公司,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累计提供2.36亿元贷款担保。鼓励城市资本支持农村发展。推动城市工商资本与农村土地和产业市场化配置,吸引了130亿元民间资本下乡。
3.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
搭建就业平台。建立了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建立了覆盖城乡的三级就业社保服务网络体系,为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提供了保障。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年培训城乡劳动力24万人(次)。放宽进城入户条件。启动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制定了农民变市民后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相关配套政策。试点以来,全市新增城镇常住人口22.79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
(二)以推进“三个集中”为抓手,着力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
1.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
优化空间布局。以建设自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规划沿省道S305线梯次布局工业发展带,推动工业集中集约发展,增强以工促农能力。加快“退二进三”步伐。出台土地收益返还、入驻园区扶持和税收优惠等7个方面51条配套政策,实现“退活企业、退强产业、退美城市”。加强园区建设。按照“两化互动、产城一体”理念,探索了城市建设与园区发展良性互动的投入机制,以新城设施服务产业发展,累计完成园区基础投入40亿元,园区承载能力达到24平方公里。
2.推动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推动农业连片规模发展。集中建设9个特色种养殖基地,全市连片发展柑橘35万亩,蔬菜70万亩,茶叶中药材蚕桑10万亩,笋材两用竹30万亩,建设近郊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带40公里。推动土地加快流转。组建了一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积极探索“现代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农民”的组织化新模式,支持承包地量化折股,推进土地整村整组向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种养殖能手等有偿流转。自2008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全市流转土地5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9.7%。推动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探索了“村企合作”、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协会)和公司化经营等以工促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