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3月 |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城镇化对促进消费发展有积极作用,河南省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潜力较大,通过推进城镇化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一 城镇化的消费效应
1.城镇化引起人口结构变动从而促进消费总量增加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要求其减少自给性消费,提高商品性消费的支出比例,不仅对衣、食、住、行等基础需求的商品性消费比例提升,对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以及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2.城镇化提升居民收入从而促进消费总量增加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城镇化可从三方面促进居民收入的提高。首先,城镇化使大量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直接从事农业的人口大大减少,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居民可从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的生产活动中获得更高的收入。其次,城镇人口的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将会增加,从而拉动农产品价格上涨,促使农民收入提高。再次,城镇化所产生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集约效应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使城镇吸纳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得以增强,进入城镇的农民可以充分就业,在城市获得更高收入。
3.城镇化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从而促进消费总量增加
城镇化有利于城乡信息的交流与协作,有效地实现城乡市场的统一与对接,改变农村居民相对闭塞、落后的文化观念,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升级。农村居民进入城镇后,城镇文化的多元性将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向分工明确、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转变,观念逐步现代化、消费不断升级,增加农村居民对于精神文化类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空间。
4.城镇化形成消费示范效应从而促进消费总量增加
根据詹姆斯·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理论,人们购买新消费品的倾向取决于其周围的消费环境。城镇化使进城农村居民消费环境发生变化,城镇居民更为现代的消费观念和时尚的消费方式会对农村居民形成示范效应,改变进城农村居民的消费偏好和消费心理。在城镇居民的消费示范效应下,进城农村居民对时尚消费品、奢侈消费品和享受型消费品的需求程度逐步提高,引发消费升级、扩大消费需求。
5.城镇化提高居民消费倾向从而促进消费总量增加
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进城的农村居民可以享受城镇现有的社会保障服务,未来不确定性支出的约束有所降低,从而提高消费倾向。同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活动不断向城镇聚集,促进第二、三产业发展壮大,为进城农村居民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给进城农民带来相对稳定的收入,提高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从而提高消费倾向。
6.城镇化改变居民消费环境从而促进消费总量增加
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布局商业网点的均摊成本都比人口密集的城镇高,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环境的改善。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口居住越发集中,消费环境改善的均摊成本将明显下降,有利于拉动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规模,相应加大对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行业投资力度,促进消费环境改善,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的较快增长,扩大居民消费规模。
二 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与消费发展状况
1.城镇化推进较快,但进程仍相对落后
近年来,河南城镇化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11年,河南省共有城市38个,100万以上市区人口的特大城市9个;建成区面积2098平方公里。2011年底河南省城镇化率达到40.6%,比2007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就业方面来看,河南从事非农产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从2007年的49.4%提高到2011年的56.9%,年均提高1.9个百分点。从农村居民收入来看,伴随着城镇化,农村居民总收入显著提高,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2007年的24.4%上升到2011年的28.9%。
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相比全国及其他省份仍处于较低水平。2011年河南省城镇化率为4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7个百分点,城镇化率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排第27位,水平较低。河南城镇化率在中部六省也处于末位,中部六省中城镇化率最高的湖北为51.8%(见图1),比河南高出11.2个百分点。
图1 2011年中部六省城镇化率
图1 2011年中部六省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