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8月 |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乎民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可谓民生之本。美国著名学者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把生理和安全需求看作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保障。世界卫生组织把食品安全问题界定为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中国民主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以及社会参与渴求的日益展现,人们对关乎自身生存发展的诸多重大问题的关注度更甚以往,加之信息传播渠道的拓宽和信息透明度的提升,食品安全问题一度在国内引起热议,并时常被推上风口浪尖。近年的诸多食品安全舆情事件诸如上海超市染色馒头事件、西瓜膨大剂事件、染色花椒事件、老酸奶明胶事件等,都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舆论热潮。为对2012年食品安全舆情进行回顾,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共选取2012年113起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并将其与2010年的24起和2011年的65起舆情事件进行分析对比,以探讨总结2012年食品安全舆情的特点,为相关机构舆情干预提供参考。
一 2012年食品安全舆情特点
1.时间分布:春末夏初成为食品安全舆情事件高发期
2010~2012年食品安全舆情事件月份与年度的交叉分析的卡方检验结果为x2=34.300,p<0.05,表明不同年度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的月份分布有显著性差异。2010~2012年共发生了202起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其中2010年24起,2011年65起,2012年113起;三年来,4月份发生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数量最多,共有35起。从图4-1可以看出,2010年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的高发月份是3月份,2011年的高发月份是4月份,2012年的高发月份是3、4、5月份。
图4-1 2010~2012年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月份分布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每年的这一天,消费者的权益和产品质量问题都会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消费市场的发展壮大和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3月份日益成为产品和服务质量讨论的热门月份。在这一消费者维权意识空前的时间段,总会有许多针对生产商的奖项、活动以鼓励或者规范相关企业,也总有企业不幸触礁,其产品的质量问题在各种曝光平台下现身,遭到消费者和媒体的口诛笔伐。此外,3~5月份天气转暖,食物变质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因此在这个特殊时刻,人们更会密切关注食品消费品的安全问题,此外,春天是流感、过敏、痢疾等疾病的高发季节,人们一旦食用有问题的食品,极易引起身体不良反应,甚至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许多较大规模的流行病爆发后,人们会产生恐慌心态,对相关食品的卫生和安全情况追根溯源,深入讨论,揪出致病“真凶”。因此,这一时期总会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爆发季”。2012年曾经影响较大的翻新土豆事件、佛山企业工业盐水制酱油事件、山东白菜喷甲醛事件、老酸奶明胶事件和双汇“蛆虫门”等舆情事件,都是在这一时节爆发并引起广泛关注的。
2.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发生地范围涉及全国的事件占比较高
通过与前两年的对比分析发现,2012年发生地涉及东部地区的舆情事件更多,占比达到45.5%。从具体分布省份来看,2012年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占比最高的是全国及跨省份地区,占比为22.7%,其次是北京和广东,占比分别为10.5%和9.5%。究其高发原因,首先,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国内的食品安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业务也大都位于这一地区,食品安全事件一旦发生,相关的企业总是迅速被推上风口浪尖,引发全国热议。其次,位于东部的北京、上海、广东等本是公众瞩目之地,当地媒体也相对发达,一旦食品安全类舆情事件发生,很容易引起大规模关注,并经过媒体和民众的广泛参与迅速传遍全国,发展成为重大舆情事件。
另外,三年中食品安全舆情事件发生地涉及全国及跨省份地区的占比分别为45.8%、21.7%和22.7%。其中,2012年热度前十的食品安全事件,有4件事件发生地涉及全国,分别是老酸奶明胶事件、肯德基速成鸡事件、兰州拉面被指致癌和白酒塑化剂风波。以白酒塑化剂风波为例,从“酒鬼酒塑化剂含量超标260%”消息正式传出到2012年11月19日,仅仅一天时间,不仅酒鬼酒股票临时停牌,白酒板块也遭受重挫。截至收盘,白酒板块跌幅居首,据相关估算,“两市白酒股总市值共蒸发近330亿元,跌幅前15的个股中,酒类占据10席”[1],事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