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网络舆情发展演变的社会心理分析

    作者:袁会 出版时间:2013年08月
    摘要:网络舆情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会经历舆情发生期、舆情扩散期和舆情消退期三个阶段。本文从社会心理角度,对网络舆情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阶段性分析。本文认为,网络舆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社会心态的话题刺激。当前中国社会的社会心态主要包括不断加剧的社会不公平感;相对被剥夺感产生的仇官、仇富心理;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与不断降低的群体社会认同感;各种形式的非理性心态;诚信的缺失和社会普遍信任危机等。在网络舆情的扩散阶段,网民的各种心理(群体极化和从众心理、逆反心理、移情心理、质疑探究心理、自我实现心理、竞争心理和交流心理等)影响着“舆论场”内的风向制衡。随后网民的“注意”转移则促使网络舆情逐渐消退。
    Abstract:The evolution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is usually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germination stage, the pervasion stage and the attenuation stag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psychology. The germination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is largely derived from the stimulation of the current social mentality which includes the growing social sense of unfairness, deprivation feelings towards the power and the rich, diversified values and the reducing social identity, various forms of irrational mentality, the lack of faith and social crisis of confidence, etc. During the pervasion stage, many kinds of internet users' mentality (conformist mentality, reversal mentality and transference mentality) affect the balance within the "public opinion field". Subsequently, the transfer of internet users' "attention" prompts the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attenuation gradually.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和民主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中国网络舆论的发展及相关研究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近年来,“三聚氰胺”“郭美美”“毒胶囊”等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引起网络受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讨论、关注。网络是一个复杂特殊的环境,它为网民提供了充分的话语权和表达空间,也为网络舆情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土壤。国内外关于舆情周期的研究不尽相同,但无论怎样划分,始终是万变不离其宗(即舆情的发展演变都必然经过发生期、扩散期和消退期三个主要阶段)。本文主要致力于探讨网络舆情演变阶段的社会心理解释,将网络舆论的发展周期概括为舆情发生期、舆情扩散期和舆情消退期。

    一 舆情发生期:社会心态的话题刺激

    我们每天接触的新闻成百上千,其中有些可以触发舆情,持续保鲜,有些则快速淡出公众视野。一个简单的事件能否引发各方关注,并发展成为舆情事件,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这其中,宏观的经济形势和公众的社会心态无疑是舆情产生、发展的重要土壤。社会心态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它揭示的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状态,所以,社会心态常被形容为现实社会的“晴雨表”。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治的日益民主为我们带来了机遇、挑战,带动了思想的碰撞和社会心态的变迁。本文认为,当前中国网民社会心态的主要特点如下。

    1.不断加剧的社会不公平感

    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原则的原有之意即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但在实践中,由于部分利益团体的干扰、寻租和某些地理、历史方面的不可抗拒的因素,这一原则并没有得到完善的贯彻、落实。当人们实际所得到的物质财富远远达不到其心理预期(即人们自认为应该达到的程度)时,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愤懑和不平,这种情绪在与他人对比或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时会得到强化,最终演化为不断加剧的社会不公平感。在不公平感的支配下,人们具有一种追求公平的强烈愿望,并企图找到并惩罚剥夺他们利益的“真凶”。由此任何非正常受益的舆情人物都可能被推到风口浪尖。

    2012年12月26日晚,实名认证为“香港成报河南办事处”的新浪微博用户发布微博称:“一个户口在上海市松江区的90后女孩,在郑州一个经济适用房小区拥有11套经适房房产。据爆料者称,此女孩是郑州市房管局某官员的直系亲属。”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全国哗然,“房妹”随即出名。经济适用房一般是指以微利价向城镇内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这种住房是具备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在目前的房产经济形势下,“一房难求”成为困扰许多国人,特别是青年人的主要问题。而“房妹”一家竟坐拥29套房产,这一事件的曝光揭开了郑州经济适用房分配流通过程中的黑幕,也触动了人们对富人寻租、巧取穷人利益行为的愤慨。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不同社会阶层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处于社会较低阶层的社会群体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相对处于被边缘化和弱势的地位。这种现实,使他们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不公平感,从而相关舆情一出,立即引发高度关注。

    2.相对被剥夺感产生的仇官、仇富心理

    如果人们认为自己的某些权利受到威胁,就会产生一种相对被剥夺感,这时,人们较容易失去心理平衡,甚至采取一些极端方式,发泄内心的不满,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部分网络舆情的发生和发展就是这些自认为是弱势群体和认为自己的权利与价值被否定的人们的一种反应。近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一些重大舆情事件,就是这种被剥夺感作用的结果。

    官民关系、警民关系、贫富差异、城乡差异以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是当前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这些外界诱因的作用下,资源、信息和物质权利的相对被剥夺感就会导致越来越多社会共鸣的产生。而网络的较高自由度和匿名性特征正好给这种情绪宣泄提供了平台。目前社会上已经衍生出诸如“富二代”“官二代”的特殊群体,这些群体通常在社会资源或竞争机会上占据优势。正是由于这种配置失衡,导致弱势群体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有机会收获美好的生活,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不同群体、阶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