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
近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快速推进的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民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出口成长为世界第一,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民生和社会建设事业取得显著进步。2012年,国民经济继续增长,劳动就业形势平稳,物价稳定,居民收入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国际经济社会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内经济社会运行中仍然存在种种问题和挑战。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对促进公平正义、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十年成就
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十年中,中国成功应对了“非典”、汶川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挑战,经济社会经历了为期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持续上升,民生和社会建设事业显著发展,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不断推进,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进步,也奠定了未来十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
(一)国民经济总量十年增长近1.8倍,跃居世界第二
十年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国内生产总值(GDP)从2001年的10.8万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7.2万亿元,居于世界第二位。按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是2001年的2.77倍,增长了1.77倍。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2002~2011年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十年。按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1982~1991年GDP年均增长9.8%,1992~2001年GDP年均增长10.2%,2002~2011年GDP年均增长10.7%。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年来,中国农业生产态势良好,粮食总产量在十年中连上台阶,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亿吨,比2001年增长26.2%,年均增幅为2.42%,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年来,中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01~2011年,国家财政收入总额从16386.04亿元增至103874.43亿元,按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2002~2011年,国家财政收入总额实际增长3倍多,年均增幅近15%。国家外汇储备高速增长,从2006年起外汇储备余额领先世界各国。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计,2001~2011年,全国外汇储备从2121.65亿美元增至31811.48亿美元,占全球美元储备的1/3。
(二)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较快增长,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002~2011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上升。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6859.6元增至2011年的21809.8元,同期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366.4元增至6977.3元,按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分别增长1.53倍和1.11倍,年均增幅分别为9.7%和7.8%,与上一个十年相比年均增幅分别提高2.7个和3个百分点。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家庭财富也显著增长。从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来看,2001年为73762.4亿元,到2011年增至343635.9亿元,不考虑物价因素,十年间增长近3.7倍。
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也有质的提升。2001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8.2%和47.7%;到2011年,两者分别下降为36.3%和40.4%。生活消费支出结构的改变标志着生活品质的提升,在城乡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中,除了衣食住支出之外,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和医疗卫生支出的增长意义重大,据统计,2001~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和医疗卫生支出合计占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从28.1%上升到32.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中这三项支出合计所占比重从22.9%上升到26.5%。
(三)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调整
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对推进劳动就业高度重视。十年来,中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全国就业总人口为73884万人,到2011年增至76420万人,年均增幅为6.2‰,大体上与20世纪8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持平。同期,城镇就业人员总数从23940万人增至35914万人,增幅达50%,其间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2%左右的较低水平上。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获得较快发展。2003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约为1.1亿人刘军、陈兰:《当前农民工流动就业的数量、结构与特点》,《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7月26日。,2011年增加到2.5亿人。国家统计局:《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国家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