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
一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
(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1809.8元,比2000年的6280元增加15529.8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2.73倍,年均增长9.5%;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6977.3元,比2000年的2253.4元增加4723.9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2.2倍,年均增长7.4%(见表1)。
表1 城乡居民收入及增长情况
2012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427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6778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12.3%。
(二)城乡居民收入结构有所变化
从城镇居民收入结构看,作为居民收入主体的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有所下降,由2000年的71.2%下降到2011年的64.3%;而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3.9%、2.0%和22.9%上升为2011年的9.2%、2.7%和23.8%(见表2)。
表2 城镇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
从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看,作为农村居民收入主体的家庭经营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有所下降,由2000年的63.3%下降到2011年的46.2%;而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31.2%、2.0%和3.5%上升为2011年的42.5%、3.3%和8.1%(见表3)。
表3 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
(三)各省之间和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从各省居民人均收入来看,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是上海,分别达到36230元和16054元,而最低的是甘肃,分别为14989元和3909元,上海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是甘肃的2.42倍和4.11倍(见表4)。
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来看,2011年差距最大的是贵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98倍,差距最小的是黑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068倍(见表4)。
表4 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较
二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消费支出为15160.9元,比2000年的4998.0元增加10162.9元,年均实际增长8.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为5221.1元,比2000年的1670.1元增加3551元,年均实际增长7.9%。
2012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达12377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达3853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12.4%。
(二)城乡间、区域间、居民间消费差距较大
2000~2011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依然较大,虽然近几年有所缩小,但2011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之比仍高达3.3∶1(见表5)。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基本上逐年上升,到2011年已达77.3%,比2000年提高10.3个百分点。从多数耐用消费品的每百户拥有量看,农村也落后于城镇。
表5 居民消费水平比较
2011年,城镇居民高收入户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低收入户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之比高达3.94∶1,农村居民高收入户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低收入户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之比也达到2.76∶1。2011年,低于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12272元)的省份有21个,人均消费水平最高的地区上海与最低的地区西藏之间差距达6.5倍(见表6)。
表6 各地区2011年居民消费水平比较
续表
三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
2000年以来,城乡居民消费全面升级,消费结构明显改善,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食品和衣着等基础性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逐渐下降,而满足人们交通、通信、娱乐、旅游、医疗保健等发展型与享受型消费所占比重逐渐提高。2011年,城镇居民的基础型消费比重为47.4%,比2000年降低2.1个百分点,发展型与享受型消费比重由2000年的35.8%增加到2011年的39.5%;2011年,农村居民的基础型消费比重为54.9%,比2000年降低8个百分点,而发展型与享受型消费的比重由2000年的24.4%增加到2011年的26.3%。
(二)各类消费全面升级
——食品消费追求质量。城镇和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分别由2000年的1971.3元和820.5元上升到2011年的5506.3元和2107.3元,年均分别增长9.8%和9%。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食品消费呈现出营养化、多样化的趋势,注重安全、追求质量的倾向越来越明显。食物结构逐步优化,主食消费持续下降,主要副食品消费持续增加,肉、禽、蛋、奶等副食品消费量显著增加,副食消费更加倾向于高蛋白、低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