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口的家庭居住、健康与养老依靠——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报告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报告
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
以往的很多研究表明,老年人口的家庭居住安排,以及老年人口的身体健康程度,直接影响他们的老年照料需求及其对外部照料资源的依赖程度。但同时,老年人的照料安排与健康程度,也对其子女的就业机会与工作时长具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的负面意义——老年人照料资源的家庭依赖,直接限制了其子女的就业选择与工作安排。[1]因此,老年人口的居住、健康与养老依靠问题,会多方面影响中国未来“老有所养”制度的实施。本报告依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依次分析中国老年人口的家庭居住安排、老年人口的身体健康程度以及老年人口的养老依靠状况。
一 中国老年人口的家庭居住安排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由于人口预期寿命非常低——即使在1950年前后,中国0岁人口的预期寿命也才35岁。[2]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老人都难以活到65岁,故此才有“人活七十古来稀”的说法。伴随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迅速提高,在2009年达到了73.1岁。[3]0岁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同时也预示其他年龄段人口预期寿命有所延长。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发现,“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3.26%;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达到了8.87%——中国在世界上属于老年化程度比较低的国家。但中国是第一人口大国,所以,中国也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达到了1.23亿左右。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一方面导致了所有家庭户中有老年人口的家庭户所占比重的增加,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有老年人口生活的家庭户中空巢老年家庭比重的增加。
(一)老年人口户数占家庭总户数的比重
如表1所示,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在2010年11月,全国家庭户中有65岁以上老年人生活的家庭户合计达到了21.89%。这就是说,在全国所有家庭户中,有21.89%的家庭户需要至少赡养一位65岁以上的老年人。但如果将全国的数据分解为城市、镇和农村,则会发现:城市有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占比最低,仅为17.22%,镇为19.56%,而农村则达到了25.94%。
表1 有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户占全国总家庭户的比重
为什么农村高于镇和城市呢?主要原因在于流动人口的增加——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现有2.21亿流动人口,其中农村流入城市的人口达到了1.7亿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农村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因此,城市“有1个65岁以上老人”的家庭户为10.86%,而城镇有13.26%,农村则达到了18.01%。在“有2个65岁以上老人”列,城市占比为6.30%,镇占比为6.22%,农村高达7.83%。在“有3个65岁以上老人”列,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该列的占比都很低,但农村仍然高于城市和镇。
(二)老年空巢家庭迅速增长
表2为我们报告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空巢状况。在这里,我们以至少有一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生活的家庭户为分母计算老年空巢家庭的比重:可以看出,在2000年,只有一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生活的“独居空巢家庭”占11.46%,只有老年夫妇二人生活的“夫妻空巢家庭”占11.38%。二者相加全国达到了22.84%。这就是说,在65岁及以上老年人生活的家庭中,2000年空巢家庭占比已经超过了1/5。
但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独居空巢家庭”占比达到了16.40%,而“夫妻空巢家庭”占比也达到了15.37%。二者合计达到31.77%。这就是说,中国现在至少有31.77%的有老年人生活的家庭属于空巢家庭。在2000年到2010年这10年中,空巢家庭的占比上升了8.93个百分点。
表2 65岁以上老年人空巢生活家庭在所有65岁以上老年人生活的家庭中所占比例
(三)不同地区老年空巢家庭占比差异很大
1.部分省份老年空巢家庭占比超过40%
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在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生活的家庭中,老年空巢家庭占比最高的省份是山东、浙江和上海,其占比分别为36.05%、35.12%和29.37%。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老年空巢家庭占比最高的也是这几个省份,但老年空巢家庭的比重不同程度地增长了:山东达到了45.40%、浙江达到了44.38%、上海达到了40.51%。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这三个省份老年空巢家庭的占比分别增加了9.35个、9.26个和11.14个百分点。
2.部分省份老年空巢家庭占比不超过20%
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老年空巢家庭占比最低的省份是西藏、甘肃和青海,在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生活的家庭中分别占比为6.81%、9.54%和9.97%。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