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
导言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加快了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其发展进度之迅速令人始料不及。尽管如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的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资源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应试教育盛行,中考、高考升学竞争激烈,择校压力巨大;2000年前后,每年有近10%的小学毕业生、50%的初中毕业生、75%的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而绝大多数的家长又迫切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高等教育;[1]虽然原定于2000年实现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4%”的目标已于12年后的2012年最终实现,但该标准还仅仅是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平均水平,目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该项平均水平已达到6.1%,世界平均水平为4.9%,欠发达国家为4.1%;[2]尽管2012年底中国已宣布全面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其均衡发展的水平还很低,因此“择校收费、学生负担过重、学校安全、农村校布局”等方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中国教育体制的现状导致无数家长不惜血本地投资于子女教育。面对如此现状,中国政府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并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到2020年基本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3]
与中国教育基本现状形成反差的是,国外教育资源丰厚且生源不足。随着发达国家人口教量的持续减少,许多国外大学的生源不足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学校的生存,招收中国留学生成为这些学校摆脱困境的出路之一。各国大幅度调整接收外国留学生的制度,相继取消了一些政策性障碍,不断降低入境门槛,使中国自费出国留学的人数不断攀升。如多年来在中国内地举办的外国教育展络绎不绝且场面热烈,众多留学中介机构应运而生且层出不穷。各国于近十余年间相继并频繁调整留学政策、启动新程序、采取新措施,一方面是为吸引中国各类优秀留学人才;另一方面是为获取较之本国学生高得多的学费以补充教育经费。上述一切表明,发达国家对中国高等教育巨大潜在市场上的巨额资金和庞大“准人才”群体的“战略性窥视与掘取”。
教育部提供的一组数据表明,从1978年到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工作稳步发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64.47万人,已经成为衡量我国对外开放成就的重要指标。截至2012年,以留学身份出国,在外的留学人员有155.34万,其中113.69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从1978年到2012年,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09.12万人,有72.38%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4]
目前我国出国留学工作总体发展状况良好,相关政策的执行与发展趋势也基本顺畅。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一组最新统计数据,2012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39.96万,其中:国家公派1.35万人,单位公派1.16万人,自费留学37.45万人。2012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27.29万人,其中:国家公派1.10万人,单位公派0.92万人,自费留学25.27万人。2012年度与2011年度的统计数据相比较,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和留学回国人数均有增加。出国留学人数增加5.99万,增长了17.65%;留学回国人数增加8.67万人,增长了46.57%。[5]
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秘书处”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年度选派人数,已从2006年的7500余人增至2012年的16000余人,七年间翻了一倍多;此阶段的“按期回国率”基本保持在98%以上。2013年的选派计划是18000人;并计划到2015年时要到达25000人。在选派层次方面,由2007年以前的以访问学者为主,逐步扩大为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生、硕士生、本科交流学生和短期研修生等,行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学科、多领域、多国别”的新格局。[6]
《经合组织2005教育概览》的统计报告称,早在2003年,中国大陆就成为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中国留学生总数占世界留学生总数的12.8%(不包括中国香港特区的1.6%;也不包括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的相关数据)[7]。2006年中国大陆留学生占世界留学生总数的15.2%。[8]2010年,在经合组织33个成员国招录的留学生中,中国学生数目占17%。经合组织近年来的报告还显示,美国在国际教育市场所占份额虽有所下降,从2006年的22%降至2010年的18.7%,但其所占份额仍然最大,招收的留学生人数也最多。在国际教育市场占有第二大份额的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