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建立国家荣誉制度是一项意义重大、浩繁复杂的工程,与之有关的研究虽取得一定进展和成果,但总体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该文总结归纳了中国古代、近代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荣誉制度发展情况,指出推进建立我国国家荣誉制度的研究,要从中西方的历史、哲学中提炼、深化我国国家荣誉制度的理论基础,从法学、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学科视角进行理论论证;进行有深度的案例研究;从立法层次、构成体系、对象范围、程序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对国家荣誉制度进行制度设计。
The Report to the Seventeeth and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xplicitly put forw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Honor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Honor System is a significant,complicated process,although some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it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The authors sum up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National Honor System in ancient China,modern China and after the Founding of P.R.C.,point out that,to advance our research on National Honor System,the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oriental-western shall be needed and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Honor System in our country shall be deepen,and theoretical demonstration shall be done from the law,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or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case studies are needed;the design of the National Honor System shall be carried on from the legislative level,component system,objects scope,procedure,management system and so on.
200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建立国家功勋荣誉奖励制度,对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各类人才给予崇高荣誉并实行重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建立国家荣誉制度,有利于政治稳定和政治传承,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稳定和良性流动,有利于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有利于增加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有利于激励人才成长和成果创新,是一项意义非常重大、影响广泛而深远的举措。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国家荣誉制度一直处于积极摸索进程中,迫切需要从制度框架和政策设计上进行研究论证,为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提供有力支撑。
一 当前研究进展概述
学术界对建立国家荣誉制度的研究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成果当属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成果,张树华、潘晨光等著的《中外功勋荣誉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该论著是国内首部系统全面介绍国内外功勋荣誉制度的力作,详细论述了中国、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八个主要国家功勋荣誉制度的历史沿革、具体内容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论著以较大篇幅记述了美、德、法、俄四国相关法令、法典的全文翻译,为国内学术界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围绕该课题,形成的一系列较为重要的成果还包括:张树华、王秀玲的《国内外功勋奖励制度研究路径简述》(《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该文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功勋奖励制度的比较研究方法和具体研究路径,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张树华、潘晨光、祝伟伟的《关于中国建立国家荣誉制度的思考》(《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该文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一些框架性的观点。关于建立国家荣誉制度的学位论文有刘昌武的《国家荣誉制度构建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论文较为全面地提出了关于国家荣誉制度建构的一些理论观点。此外,还有一些相对比较重要的论文,如苏玉堂的《建国以来我国功勋荣誉体系演变》(《北京党史》2004年第2期),戴鑫韬、陆宁的《国家荣誉制度比较研究》(《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等。
荣誉制度与功勋奖励制度在概念上紧密相关,但又有所区别。比如,美国的“总统人才奖”会颁发给杰出的中小学生,这是一种国家荣誉,但并不是对既有功勋的奖励,而侧重于肯定其潜能,激励其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更大的成就。但行政奖励可谓是国家荣誉制度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此领域,较为重要的研究成果是傅红伟的《行政奖励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该书分析和阐述了——行政奖励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了有效实施行政奖励的规律性,对我国行政奖励实践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检讨,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奖励制度的若干建议。其他关于行政奖励比较重要的论文还包括:部分学位论文,如胡芬的《行政奖励研究》(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刘波的《行政奖励制度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李伟伟的《行政奖励制度刍议》(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张学慧的《行政奖励制度研究》(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以及部分刊物论文,如华晓晨的《国家行政奖励体系研究》(《中国人才》2004年第7期),左高山的《论国家功勋奖励制度的内涵与结构》(《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第7期),等等。总的来说,傅红伟的《行政奖励研究》一书提供了“行政奖励”层面较为贴切、系统、有价值的理论依据,而其他学术论文同样可为拓宽研究思路提供不可或缺的理论参考。
西方国家对非强制行政行为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如德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始研究非强制行政行为。有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行政指导、行政契约等少数非强制行政行为。从总的方面看,由于英美法系国家的行政法学更多地关注司法审查和行政程序、行政公开等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