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
2011年3月,中组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中央单位与北京市联合印发《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提出借鉴改革开放初期兴办经济特区的经验,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中关村”)范围内实行特殊政策、特殊机制,打造“人才智力高度密集、体制机制真正创新、科技创新高度活跃、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国家级人才特区,实现以海外高层次人才为代表的国家发展所特需的各类人才在中关村的高度聚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才战略高地。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不仅是中关村示范区建设中的大事,还是在国家人才建设战略层面探索建设经验,形成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的重要举措。
2011年,在中央和北京市的大力支持之下,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工作取得显著进展,高层次人才资源加速聚集、人才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机制与政策不断实现创新突破、人才发展环境得到提升发展,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一 人才资源[1]加速聚集,人才特区竞争力提升
(一)人才总量大规模提升,增长速度创新高
2011年中关村人才资源实现大幅增长。截至2011年年底中关村人才资源达到138.48万人,比2010年增加22.68万人,数量规模居全国高新区之首,同时也超过了硅谷133.08万人的从业人员规模;年增长率达到19.59%,是中关村近六年来增长率最高的一年,比“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高出8.06个百分点。
图1 2006~2011年中关村人才资源总量及增长率
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和科技活动人员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11年年底,中关村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达到95.69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14.6万人,是2006年的2.01倍;科技活动人员达到35.95万人,比2010年增长了5.21万人。
图2 2006~2011年中关村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数量及增长率
图3 2006~2011年中关村科技活动人员数量及增长率
(二)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素质人才加速增长
1.学历结构高端化趋势更加明显
截至2011年年底,中关村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达到68万人,占中关村人才资源总量的49.11%,高出同期硅谷地区居民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6.11个百分点。
其中,硕士学历人员达到13.24万人,占中关村人才资源总量的比重为9.56%;博士学历人员达到1.41万人,占中关村人才资源的比重为1.02%。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学历人员均比上年同期增长17%以上。但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与硅谷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
图4 2011年中关村人才资源学历构成
图5 2006~2011年中关村各类学历人员增长率
表1 中关村与硅谷地区人才资源情况对比(2011)
2.技术职称获得者数量大幅提升
2011年,中关村技术职称获得者人员大比例上涨,拥有技术职称人员达到35.48万人,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12.58%;获得技术职称人员占比为25.62%,比2010年下降了1.6个百分点,比2006年下降了8.59个百分点。
图6 2006~2011年中关村获得技术职称人员数量*
图7 2006~2011年中关村获得职称人员占比
在获得技术职称的人员中,高级职称人员比2010年增长了1.06万人,达到7.05万人,增长速度达17.67%(较2010年同期)。
图8 中关村人才技术职称构成(2011年)
表2 2006~2011年中关村获得各级技术职称人员增长率
3.年龄结构年轻化趋势更为突出
截至2011年年底,中关村人才的平均年龄为32.45岁,是近六年来平均年龄最低的一年。其中,29岁及以下人员占比为50.24%,比2010年同期提高了0.44个百分点;39岁及以下人员数量占比为81.12%,比2010年同期提高了0.67个百分点。另外,根据统计数据,中关村1/4的科技企业法人代表是“70后”和“80后”。
图9 2006~2011年中关村人才平均年龄
图10 中关村人才年龄结构(2011年)
4.围绕重点产业形成五大人才集群
中关村围绕产业发展形成了五大人才集群,即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人才集群。五大人才集群人才资源占中关村总量的81.27%,科技活动人员占88.21%,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84.40%。其中,电子信息作为中关村总收入规模最大的产业领域(行业总收入占中关村总收入的40.46%),是吸引人才资源的主力,截至2011年年底,该领域人才数量达到71.30万人,占中关村人才资源总量的51.49%,科技活动人员21.65万人,占中关村科技活动人员总量的60.22%。
表3 中关村各产业领域人才资源结构情况(2012年)
5.大企业吸纳人才能力强
从企业规模上来看,人才分布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