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城市气候脆弱性及其适应性对策分析——以北京“7·21”特大暴雨为例
    ——以北京“7·21”特大暴雨为例

    作者:谢欣露 叶殿秀 张存杰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摘要:

    近年来,中国城市暴雨日益频繁,造成城市内涝、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城市在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下的脆弱性暴露无遗,这给城市管理部门敲响了警钟,城市气候适应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北京“7·21”特大暴雨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影响,这固然与暴雨的雨量大、强度高、范围广、极端性突出等自然属性有关,但是也与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破坏自然生态、忽视气候风险、气候防护工程建设滞后等不均衡发展和适应性缺失密切相关。气候适应性建设是降低城市气候脆弱性的重要途径,气候适应性治理要兼顾生态性、工程性、技术性和制度性等多种途径和层次的适应能力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已经发生,其减缓需要国际社会长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而适应在小区域尺度、短期内可以见到成效。近年来,中国一些主要城市频繁遭遇大暴雨,导致城市内涝、部分区县山洪暴发以及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影响城市正常运营,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城市在暴雨这一极端气候事件下表现得如此脆弱,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城市气候适应性问题更加紧迫。

    一 近年来中国城市强降水事件频繁发生,城市内涝越来越严重

    (一)2007年以来大城市暴雨日数和日最大降水量增加

    1951年以来,全国31个省会城市平均暴雨日数和日最大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且年代际变化明显,如图1和图2所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暴雨日数较多、日降水量较大,70年代和80年代较少(小)。21世纪初的前几年暴雨日数较少、日降水量较小,但2007年以来呈现增多增大趋势。全国31个省会城市之间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其中海口、福州、南宁、南京、济南等位于华南、华东、黄淮地区的城市最大日降水量呈增大趋势。北京虽然最大日降水量总体呈减小趋势,但21世纪以来呈增大趋势。

    图1 全国31个省会城市平均暴雨日数历年变化(1951~2011年)

    图2 全国31个省会城市平均最大日降水量历年变化(1951~2011年)

    (二)近年来各大城市强降水事件频繁发生

    近年来,中国一些主要城市强降水事件频繁发生,如表1所示。这些强降水远超出城市排水能力范围,导致城市内涝、交通瘫痪、航班延误、人员伤亡,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营,给城市气候风险管理带来诸多挑战。

    表1 2004~2013年中国部分大中城市强降水事件及其影响

    续表

    续表

    二 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特征

    2012年7月21~22日,北京市出现历史罕见强降雨过程,为1951年以来最强的一次全市性特大暴雨过程,与历史上北京发生的7次特大暴雨过程(1952年7月20~24日、1955年8月15~17日、1956年7月29日~8月6日、1958年7月11~15日、1959年8月3~7日、1963年8月3~9日、1979年8月9~16日)相比,此次暴雨过程具有雨量大、雨势强、范围广、极端性突出的特点,全市平均日降水量超百年一遇。

    (一)雨量大

    2012年7月21~22日,全市平均(20个国家站)降雨量达190.3毫米,城区平均雨量达231.0毫米,最大降水量为337.5毫米(霞云岭),特别是房山区河北镇雨量达460.0毫米(水文站),如图3所示。2012年“7·21”强降雨过程降水量列历史第六位,前五位分别是1956年(389.0毫米)、1963年(281.8毫米)、1958年(226.8毫米)、1952年(210.1毫米)、1959年(194.5毫米)。

    图3 北京2012年7月21~22日过程降水量(单位:mm)

    (二)雨势强

    有18个观测站(含自动站)小时雨量超过80毫米,最大小时雨量达100.3毫米,在北京历史上极为少见。此外,降水过程历时短(21日10时至22日6时),但全市平均雨强达95.2毫米/日,远大于历史上其他暴雨过程,列第一位。

    (三)范围广

    强降水覆盖面大,出现大暴雨(100毫米以上)的范围占全市总面积的86%以上。

    (四)极端性突出

    全市平均日降雨量超百年一遇,有11站日降水量达到1951年以来的历史极值,西南部山区平均日降水量(212.6毫米)较此前的历史纪录(140.1毫米)偏多72.5毫米。

    三 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影响

    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影响严重,受灾及死亡人员多,造成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农业等直接经济损失共计高达116.4亿元[1],为北京市近5年气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总和的3倍多,占2011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0.72%。在特大暴雨面前,北京市暴露出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脆弱性。

    (一)受灾及死亡人员多

    北京“7·21”特大暴雨造成紧急转移9.7万人,160.2万人受灾,造成人员死亡79人。主要死因有溺水、触电、房屋倒塌、雷击等,其中溺死人员有50人,占总死亡人数的63%(驾车溺亡11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4%)。这些死亡人员多为村民或外来务工人员,由此暴露出这些群体对暴雨洪涝的脆弱性,特别是居住在河道附近的居民、路上行人及地下室住户。

    (二)交通影响重

    此次特大暴雨灾害造成首都机场7月21日共取消航班571架次,延误航班701架次,机场线东直门至T3航站楼段停运,近8万人滞留机场,机场滞留人员及被取消和延误航班之多为近年罕见。全市共63处严重积水,城区95处道路因积水中断。9条地铁线进水,京原等8条铁路线路临时停运,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