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11月 |
一 引言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认真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把领导社会建设的绩效列为考核内容,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十七大将社会建设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四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写入党章。十八大报告第七项专题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强调“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这使得社会建设内容更加完善,社会建设地位更加明确。随着十八大报告对社会建设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各地方党委、政府将继续积极贯彻落实,努力开拓社会建设工作新局面。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地着手研究制定社会建设规划和社会建设考核指标体系,这对于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建设应该评价哪些方面、目前处于何等水平、存在哪些不足等问题,是政府和公众十分关心的。本文根据社会建设相关理论基础,构建了北京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北京的社会建设状况进行测评,期望给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二 北京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理论基础
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由政府、市场、社会三大社会建设的主体系统和民生事业、社会事业、社会管理、社会结构、社会规范等社会建设的领域系统共同构成。对社会建设评价主要是对社会建设的领域系统中可量化要素的评价。社会建设水平的提高在于政府、市场、社会三大社会建设主体之间资源和机会的顶层设计。[1]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指导思想
1.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首先,要以社会建设理论和国内外指标设计经验为指导,使北京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规范。其次,无论采用哪种定量方法,选择哪种计量模型,都必须与实际能够获取的数据相结合。
(2)系统性原则。北京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由民生事业、社会事业、社会管理、社会结构、社会规范五个领域综合集成的,各个领域必须通过一些相应的评价指标才能反映出来,这就要求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广泛的覆盖面,能够充分反映北京社会建设的特征。同时,指标体系中的具体指标都不是简单的累积,而是要经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筛选,并且每个指标要素都能充分反映北京社会建设的某一重要方面。
(3)可操作性原则。北京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用途是为了在政府评价的实践中得到应用。这就要求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指标数据易采集、可量化,指标应用具有实效性。
(4)导向性原则。北京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改进政府绩效,使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将社会建设工作纳入到政绩考核中,建立科学的政府评价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引导政府贯彻落实“认真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把领导社会建设的绩效列为考核内容,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的文件要求。
2.指导思路
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客观体现社会建设内涵与构成,依据指标设计原则,结合北京社会建设实际,提出包括民生事业、社会事业、社会管理、社会结构、社会规范五个领域的北京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甄选模型,如图1。
图1 北京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甄选模型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
1.数据来源
本研究基础数据来源《北京2010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统计年鉴2011》、北京体育局网站、《2011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北京住建网、首都经贸大学“北京社会生活指数”等[2]。
2.数据标准化处理
标准化处理就是将评价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过程,就是将具有计量单位的带量纲的指标数值转化为没有单位的分值,去除原有变量量纲的影响,给出每个指标分值。数据标准化处理和计分过程是最终得出评价结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否则就无法对各不同指标所反映出来的情况进行评价,更得不出综合评价指数。本文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见附件1)。
3.指标筛选
第一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