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
受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2012年各层次民营经济贷款增速继续回落,但整体上特别是狭义民营经济贷款增速仍快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同时在高收益产品创新的推动下,民营经济债券融资继续显著增长。
未来一个时期,民营经济融资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有望进一步改善。特别是近期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和《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发布,更是全方位、多角度明确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和相关改革。落实这些政策和改革措施,需要在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完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和风险分摊机制以及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继续做出努力。
一 民营经济融资基本情况
(一)广义民营经济贷款增速回落,个体私营民营经济贷款仍保持较快增长
2012年末,金融机构投向广义民营经济的贷款余额[1]为41.4万亿元,同比增长14.9%,较2010年末和2011年末分别回落15.5个百分点和9.0个百分点,与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基本持平;内资民营经济贷款余额30.8万亿元,同比增长17.2%,较2010年末和2011年末分别回落18.0个百分点和10.1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减缓;狭义民营经济(个体私营民营经济)贷款余额11.0万亿元,同比增长21.1%,比上年末回落7.4个百分点,高出各项贷款增速6.2个百分点(见表1)。个体私营民营经济贷款虽有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从与个体私营经济口径高度重合的小微企业的融资状况看也是如此。2012年末,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6.6%,比同期大、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8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6个百分点(见图1)。
表1 2002~2012年各层次民营经济贷款余额情况
图1 2007~2012年民营经济贷款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对照
民营经济贷款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宏观经济下行导致资金需求不旺和民间投资意愿减弱;二是部分制造业产能过剩抑制了民营经济投资需求和信贷需求;三是房地产市场回暖,带动了房地产贷款投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建、续建的资金需求较旺盛,银行资金通过表外和信托渠道流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较多,房地产行业和基建相关领域占用银行信贷资金较多,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民营经济的信贷资金供给;四是金融脱媒和居民通过购买理财产品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导致社会资金价格易上难下,加之工业生产者价格(PPI)持续下跌导致企业实际贷款利率上升,进一步抑制了民间投资需求。
(二)民营经济贷款所占比重与上年持平
截至2012年末,广义民营经济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分别为65.7%,与上年持平;内资民营经济和狭义民营经济贷款占比分别为48.9%和17.5%。与上年末相比,内资民营经济贷款占比上升1个百分点,狭义民营经济占比回升0.9个百分点(见图2)。各项口径民营经济贷款占全部贷款比例的变化状况,与上面分析的相应口径民营经济贷款增速相对全部贷款增速的变化相一致。
图2 各层次民营经济贷款占各项贷款的份额
(三)民营经济贷款占GDP份额上升
2012年,广义民营经济贷款占GDP份额为79.7%,比上年末提高3.3个百分点。同期,内资民营经济贷款占GDP份额为59.4%,比上年末提高3.6个百分点;狭义民营贷款占GDP份额为21.2%,比上年末提高1.9个百分点(见图3)。各层次民营经济贷款占GDP的比重均有上升,表明民营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有所下降。
图3 各层次民营经济贷款占GDP份额
民营企业资金使用效益下降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一是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特别是民营经济占比较多的制造业投资增速以及出口增速回落幅度大于整体投资和经济增速的回落幅度,受到的冲击相对更大,导致存货和应收账款资金占用增加,资金周转率下降,资金使用效益下降;二是受经济下行和流动性增长放缓的共同影响,银行资金成本上升,为保证正常盈利水平,对民营企业贷款的风险溢价上升,加之民营经济直接融资比重相对较低,利率上浮对民营企业财务成本的影响更大。
(四)民营经济发达地区信贷资产质量下滑拉低了民营经济贷款增长水平
2012年,全国及大部分省份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继续下降,但浙江、江苏和上海地区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全年持续上升。2012年末,以上三个地区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08%、1.78%和1.23%,比年初分别高0.92个、0.81个和0.43个百分点。其中,浙江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由于江浙和上海等长三角地区小微企业信贷资产质量下滑,银行收缩了对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贷款发放的力度。然而,长三角地区为全国民营经济最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占比较高,该地区民营经济贷款增长下滑拉低了全国民营经济贷款的增长水平。
(五)民营经济直接融资比重提高
2012年债券发行规模大幅增加,累计发行各类债券(不含中央银行票据)7.9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发行1.56万亿元,增长24.3%。其中,与民营经济有关的企业债券、超短期融资券和集合票据、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同比增加较多,比如全年集合票据发行数量达到34只,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