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
自20世纪末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十余年间中央企业在中国海外并购市场上一直扮演着中坚力量。十年前全球并购这一舞台上的主角基本是美国、欧洲以及日本企业,而如今随着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异军突起,全球并购格局显然已呈现一片“新天地”,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主要经济体已经是沉甸甸的“金砖”,资本力量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从经济基础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2012年金砖五国经济总量全球占比已经达到21%,基本和美国、欧盟等量齐观。
从增长势头看,自金融危机以来,金砖国家的经济形势明显好于发达国家。IMF预测,2013年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的经济增速分别为8.2%、3.7%、5.9%、3.5%和2.8%。反观“富国”集团,最好的美国预计也只有2%的增长。
从资本实力看,来自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提供了一个侧面佐证:截至2012年,中(不包括港澳台)、俄、印、巴、南五国的美国国债持有总余额全球占比约三成。
从投资动向看,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金砖五国对外投资近15万亿美元,全球占比近10%。
强劲的宏观经济和充沛的资金供给,使企业快速积累利润,从而让其在全球层面多元主体的扩张欲望得以兑现。普华永道的一份全球并购市场资金流向追踪报告显示,2008~2012年间,中、印、俄、巴和部分中东海湾国家共投下1610亿美元用于收购美、英、德、澳、日、加等国的企业,比这些成熟经济体的企业在新兴市场的收购总额高100亿美元。单是2012年,新兴国家在收购成熟经济体企业上的总投入为326亿美元,是2005年的3倍。经济界普遍认为这一趋势有望持续,并改变全球资本流动的格局。今后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
下面,将以中央企业的跨国并购为主,介绍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 中央企业海外并购的特点
(一)海外并购规模不断增大
企业并购是长盛不衰的话题。2009~2012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发起并购交易265起,其中中央企业完成海外并购交易35起,披露交易金额的32起交易共涉及447.37亿美元,每笔交易的平均金额达13.98亿美元。国资企业同期共完成海外并购交易109起,其中披露交易金额的89起案例共涉及212.71亿美元,平均交易金额2.39亿美元。虽然中央企业完成的并购交易在数量上未占优势,但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在并购金额份额上占据半壁江山,而且平均并购金额较大。与此同时,中资企业海外并购不断传出令人振奋的案例:国家电网收购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25%股份,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广西柳工收购波兰HSW的工程机械事业部,山东重工获得意大利法拉帝集团75%控股权……普华永道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海外收购207宗,同比增长10%,规模约为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
(二)大交易额并购的比重增加
世界投资报告一般把交易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跨国并购称为大交易额的并购。近几年,大交易额的跨国并购不论是次数和规模都迅速增长,成为推动跨国并购投资总额迅速攀升的主导因素。中央企业海外并购总体上保持稳中求进的趋势,在2010年下半年和2011年下半年经历了两次趋冷之后,2012年上半年凭借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国五矿4笔共计超过100亿美元的海外并购再创新高。与此同时,中央企业并购外国公司或管理他国重要基础设施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态势。2013年2月18日,根据签署协议,巴基斯坦将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经营管理的瓜达尔港的经营管理权,正式转交给中国海外集团公司。
(三)并购行业集中
从行业来看,中央企业完成的海外并购多发生在能源及矿产、机械制造等行业,此类行业的企业资产一般都较为庞大,且中央企业的并购活动通常对于国家经济来说具有明显的战略意义。从国内因素来看,受原材料、劳动力价格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并购重组“走出去”的内生活力逐步增强,除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影响,都有利于企业进行对外投资。
(四)中央企业海外并购活动的监管政策力度加大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汹涌不止的海外并购风暴中,一些中央企业暴露了过度投资、缺乏监管、风险控制不足等问题。为有效约束中央企业境外投资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国资委于2012年上半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