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亚星客车咏叹调

    作者:谢光耀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摘要:中国客车行业在全球客车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客车大量出口国外,并正在形成对发达国家客车制造产品的替代。不过,我国的客车在1996年之前几乎没有出口,真正成规模的出口也是从2005年开始,现在是国际客车市场的主要出口国。我国的客车产品出口为何能在短短几年内获得爆发性增长?我国客车出口的现状是什么?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又是什么?本文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客车行业的出口发展历程。
    关键词: 亚星客车奔驰

    一 “铁帽子王”——连续7年销量第一

    20世纪90年代,“南扬北聊”在客车业中声名远播,其中的“扬”,就是指扬州亚星。它是国内最早的客车定点生产厂家之一,其前身是扬州客车制造总厂,1995年改制为江苏亚星客车集团有限公司。

    扬州亚星的辉煌史,几乎贯穿了中国客车行业起步发展阶段的20年。1981年,扬州汽车修造厂更名为江苏省扬州汽车修造厂(扬州客车制造总厂的前身),同年2月,扬州汽车修造厂成功试制出第一辆JT663客车并交付江苏省客车八队投入使用。该车型的推出上市,标志着我国第一台客车专用底盘的诞生,结束了中国长期用卡车底盘改装客车的历史,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如此,由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下海淘金带动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不富裕的人们又带动了公路客运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使得JT663产品在当时中国的客车市场上独领风骚,至停产时累计销量达到12890辆,堪称是全行业的“明星车型”。据亚星老人回忆,当时JT663紧俏到车一下线,客户就恨不得马上抢走;而要及时拿到车,用户不但要给管理层送礼,还要给生产一线的员工送礼。

    1985年,江苏省扬州汽车修造厂更名为江苏省扬州客车制造厂;1988年,与西安公路学院联合开发JS6970型客车,中国第一辆卧铺客车诞生,该产品至停产时累计销售达14849台。作为客车行业重点企业,当时的亚星创造了客车行业的多项第一:中国第一辆专业客车JT663、第一辆具有中国特色的卧铺车JT6970、首台后置式底盘客车JS6970H、至今仍保持着国内单车型销量最高纪录的客车JS6820……这些极具市场价值的产品,使亚星在1983年到1997年的时间里一直是风光无限,始终保持着行业翘楚的地位,巅峰时期的销量和利润一度比行业第二、三、四、五名之和还要多。

    亚星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发展历程,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1990年,江苏省扬州客车制造厂更名为江苏省扬州客车制造总厂;1995年1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江苏省扬州客车制造总厂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定名为“江苏亚星客车集团有限公司”。1996年8月,江苏亚星客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星或亚星集团)正式成立,其为首批国家300家重点企业、江苏省重点企业集团。当时的扬州亚星风头正盛,1995年全年产销客车5134辆和5118辆,完成工业总产值5751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66606万元,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连续4年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产销量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突破5000辆大关,市场占有率达到24%。当时,对国内很多运输公司和乘客来说,扬州大客是他们出行的首选。

    亚星——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客车明星,这样的形容并不为过。

    点评:亚星在20世纪的成功,有其必然性吗?有。偶然现象的背后,往往都有其必然的原因。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门初开,市场经济原则初步确立,大量人口迁移,急需合适的运输工具。那个时候,可以说,谁最先适应市场,谁先抢占先机,谁就能取得胜利。而亚星正好地处长三角这个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北翼,经济发展迅猛,周边零部件配套资源丰富,员工的市场经济思想活跃,人流、物流、资金流这“三流”在这个地区的流动都极其频繁,那时候的亚星,坐拥地缘优势,员工先知先觉,产品适销对路,连续多年销量第一,真正是“羡煞旁人”。

    亚星最初的成功,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使然。

    二 天堂里的“婚礼”——亚星与戴姆勒的牵手

    与戴姆勒-奔驰合资,是亚星命运的转折点。而这个牵手,不但由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在德国访问时亲自开启,更在当时被称为“天堂里的婚姻”,“中国客车第一与德国客车第一的牵手”。这样的合资是怎样达成的,又有着怎样的结果呢?

    亚星和戴姆勒的合资,也可以说是赶了20世纪90年代合资潮的时髦。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改革开放进入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各地政府招商引资、合资合作浪潮此起彼伏。地处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的亚星客车,同样也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亚星与德国奔驰的接触,始于1993年。江泽民主席当年访问德国,促成了扬州客车制造总厂与奔驰的接触。当时,扬州客车制造总厂希望快速提升产品技术,德国奔驰希望进入中国商用车市场,双方本应一拍即合,但整个谈判过程却出人意料地持续了四年之久。在这几年时间里,双方展开了拉锯战,直到1995年一次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