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全面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安市作为山区、丘陵、平原各占1/3的传统的农业大市,资源、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决定了泰安市的新农村建设既能体现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共性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从泰安市近些年的实践进行初步定性分析,并通过一些实例分析其成功做法、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 背景情况
泰安市辖6个县(市、区)和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开发区、(国家级)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7个乡(镇、办事处)、3566个村(居),总面积77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7.4万亩,总人口559.5万人,农业人口365.9万人,占总人口的65.4%。2012年全市实现GDP 254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0.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58.9亿元,增长15.0%,其中各项税收103.8亿元,增长11.0%,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5.3%;实现农业种植业增加值141.2亿元,增长2.9%;农民人均纯收入10194元,增长13.6%。
近几年来,泰安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三个统筹”,整体把握、准确理解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维护农民利益,强化基层组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三个统筹”,即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不断融合发展;统筹社会事业,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使农民和市民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统筹城乡空间规划,推进规划建设一体化。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创造更多机会,实现人口合理布局。
按照“尊重民意、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稳步推进”的“20字方针”,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旧房改造和社区建设,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注重质量,彰显不同地域的风格特色,提高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加强社区管理,保持农村社区的和谐稳定。把维护好农民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总结和推广他们创造的经验。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人,配齐配强基层组织班子,提高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发挥好基层组织的引领和服务作用。
二 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
一是强化了机构建设。泰安市委专门组建了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一名市委副秘书长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抓好全市新农村建设。各县(市、区)委也都设立了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专门常设办公机构——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农工办),专职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综合协调、情况调度、督导检查。
二是强化了领导力量。部分县(市、区)配备了副县级的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增强了协调各有关部门单位、整合各种资源、齐心协力建设新农村的能力。
三是强化了制度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分别制定了对各县(市、区)、各乡(镇、办事处)、各村(居)委会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千分考核办法,每季度、半年分别进行一次考核通报,年终进行一次综合考核,对考核成绩靠前的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奖励。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市、区)考核标准分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现代农业、新型农民培训、农民创业、文明乡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改革、党组织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基层管理和服务、工作机制建设、加分项目等13个大项,除加分项目以外,其他12个大项又细分为47个小项;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办事处考核标准分组织领导、农村经济发展、“强村固基”工程、新型农民培训、新型社区建设、环境治理、社会和谐稳定等7个大项、25个小项;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居)委会考核标准分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利用和保护资源、社会事业、民主管理等5个大项、22个小项。通过全面、严格考核,大大调动了各级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强化了规划引导。泰安市政府2013年5月9日以泰政办函〔2013〕19号文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全市农村社区建设布局规划。
其中,新泰市把916个行政村(居)规划为13个镇(区)、48个新型农村社区。肥城市提出了“实施六大统筹,推进六个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夯实农业基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