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
一 农业生产情况
(一)粮食生产
2013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2758.8万公顷,与2012年基本持平;冬小麦播种面积224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4.5万公顷,下降0.2%。2013年夏粮单产4781公斤/公顷,比上年增加71公斤/公顷,提高1.5%;其中冬小麦单产5154公斤/公顷,比上年增加76公斤/公顷,提高1.5%。全国夏粮总产量13189万吨,比2012年增加196万吨,增长1.5%;其中冬小麦产量11567万吨,比上年增加148万吨,增长1.3%。2013年夏杂粮播种面积达到514.9万公顷,比2012年增加4.5万公顷,增长0.9%;夏杂粮产量1622万吨,比2012年增加47万吨,增长3.0%。油菜籽面积增加101万亩,单产提高3公斤,总产提高45万吨。
2013年,秋粮生产受到南方高温干旱和北方洪涝灾害的影响。南方农作物受旱面积超过1亿亩,东北、华北地区降水比常年偏多三至五成,东北地区受涝面积超过1000万亩,华北部分地区也出现内涝,并受到病虫危害和秋季霜冻的威胁。但灾害影响是局部性的,大部地区秋粮长势正常。2013年,秋粮面积增加800多万亩,高产作物玉米、水稻面积增加较多,旱情和洪涝灾害轻于常年,从已收割的情形看,我国粮食将实现连续十年增产。
根据2013年《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报告》,中国的粮食安全指数列全球第42位。受饲料用粮增长、工业用粮用途拓展、品种调剂和生产成本上升的因素影响,近年来谷物进口有所增加,但总量有限,中国的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左右,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二)其他主要农产品生产
畜牧业在经历H7N9禽流感带来的冲击后企稳回升,2013年前三季度,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为5803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猪肉产量3831万吨,增长2.1%。生猪存栏47541万头,同比增长1.5%;生猪出栏50259万头,增长1.9%。1~6月,全国饲料总量10991.5万吨,同比增长10.0%。其中,配合饲料6214.97万吨、混合饲料2783.3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1.12%、10.9%。
2013年上半年,蛋产量1285万吨,奶产量1475万吨,水产品产量2530万吨。棉花、油料、糖料生产保持稳定,蔬菜、水果等产品供应充足。
2013年1~5月,全国水产品产量1976.96万吨,同比增长4.41%。据40家水产品批发市场统计,1~5月水产品成交量228.35万吨,同比增长2.50%。水产品出口贸易持续增长。主要出口市场中,对东盟、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出口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7.4%、52.1%和58.7%。远洋渔业发展形势良好。上半年投产渔船1419艘,同比增加216艘;远洋渔业产量55.5万吨、产值6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17%。水产品产地质量安全抽检综合合格率达到96.8%。
(三)现代农业建设
中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可以从技术进步加快、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和规模化经营程度提高三个方面来勾勒。由于种植业的规模化经营进展缓慢,且缺乏度量其变化的数据,下面仅分析畜禽养殖的规模化程度变化。
1.技术进步贡献率继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高。1985年,技术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6.3%,[1]2012年已经提高到54.5%,[2]根据这些年来技术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每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的研究数据估算,2013年技术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可能会提高到56.5%(见图1)。
图1 农业总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
2.机械化水平继续提高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集成技术的广泛使用,显著减轻了劳动强度,极大地缓解了务农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增强农民种粮意愿、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提高耕作质量、争抢农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3年上半年,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具保有量分别达508万台和790万部,同比分别增长9.4%和8.7%,增幅分别比小型拖拉机和配套农具高出10.5个和9.1个百分点(后两者均为负增长),拖拉机大型化、配套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水稻插秧机、联合收获机分别达57.7万台、135万台,同比分别增长15.5%、16.8%。累计新增保护性耕作、高效植保、秸秆打捆等各类农机化新技术推广面积1.2亿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5亿千瓦,同比增长5.8%。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了57%。
2013年春耕期间,全国共投入2492万台(套)农机具进行机耕、机播、灌溉作业,完成春播面积5.44亿亩,较上年增长1400万亩,显著加快了春播进度,确保粮食种在适播期。“三夏”期间,全国共投入联合收割机54万台,日机收面积最高达1926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