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
在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和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取向共同影响下,2012年7月以来,经济景气在“偏冷”区间出现弱回升态势,2013年8月已返回“正常”区间,短期内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运行,新一轮经济周期或进入“微波化”的新阶段。预测2013年和2014年GDP增长率将分别约为7。7%和7。5%。从2012年第四季度开始,物价进入新一轮比较温和的上升周期,并可能持续到2014年第二季度,预计2013年和2014年的CPI上涨率分别约为2。7%和3%,仍然处于适度增长区间,通胀压力显著增加的可能性不大。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在2012年第四季度结束了历史上少有的连续10个季度的收缩局面后,止跌企稳,GDP增速已经连续6个季度在7.4%~8%的区间小幅波动。在“控通胀”宏观调控措施和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下,CPI上涨率在2012年第三季度回到2%以下,出现物价周期谷底,此后呈现温和回升走势;PPI虽仍然处于负增长区间,但2012年第四季度以来也出现止跌企稳态势。目前,全球经济的下行风险有所缓解,但复苏进程并未出现明显起色,我国外贸增速仍在低位徘徊。国民经济处于潜在增长率下移和深层次改革的攻坚阶段,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运行风险加大。
2013~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能否继续保持弱回升或平稳运行态势?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景气和物价走势如何?2014年能否再次出现通货膨胀?政府的宏观政策取向应如何调整?为了对这些热点问题做出比较科学和准确的回答,本文基于改进后的“经济景气分析和监测预警系统”和非参数周期转折点测定方法,对当前的经济周期态势和经济景气状况,以及物价波动形态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采用先行指标、新型扩散指数和多种经济计量模型对经济增长、物价等主要经济指标的走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政府下一步的宏观调控提出政策建议。
一 利用景气分析与新型扩散指数对经济周期态势的分析和预测
按照国际流行的景气指标法的要求并结合国内经济运行情况,经过重新筛选和对比,我们对选用的景气指标组进行了适当微调。其中,一致景气指标仍然由工业增加值、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狭义货币M1和财政收入五个指标组成。滞后指标组仍然由CPI、PPI、产成品库存和货运量合计组成。先行(领先)景气指标除原有的钢产量、水泥产量、汽车产量、股票成交量、人民币贷款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个数(累计)等六个指标外,增补广义货币M2和固定资产投资本年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累计)两个新指标,经过测算,这些指标的超前期都在3~6个月,可归属于短先行指标。同时,考虑到原有的逆转CPI指标的平均超前期为12个月,与其他先行指标的超前期差别较大,且与基准指标的时差相关系数较低,故从短先行指标组中剔除,但仍作为可利用的长先行指标单独考查其先行性。各景气指标均为同期比增长率序列,[1]经季节调整并消除不规则因素。利用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方法,分别建立了一致、先行和滞后合成指数(各指数均以2000年平均值为100)与扩散指数。
1.基于合成指数和非参数转折点测定方法对经济周期转折点和周期态势的分析
经济周期波动基准日期即景气转折点的确定无疑是经济景气分析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识别和确定经济周期转折点的传统方法是NBER的Bry和Boschan于1970年开发的测定转折点准则和程序(简称“B-B法”),该方法在各国的经济周期测量和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利用非线性马尔科夫转换模型对经济周期转折点进行统计推断,并描述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特征。21世纪初,Harding和Pagan(2001,2002)针对经济周期转折点的识别和周期特征分析提出了不基于模型的非参数算法,填补了传统NBER方法所缺少的统计基础。他们通过对比确定转折点非参数方法与基于马尔科夫转换模型的参数方法,提出非参数方法不受参数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转折点识别问题上比参数方法更有优势。在此基础上,Artis等人(2004)采用马尔科夫链方法并加入峰谷交替和长度约束、振幅约束等准则,通过计算变量在周期不同阶段间的转移概率和各时点的扩张或衰退概率,建立了新的转折点识别的非参数算法,并成功用于欧盟地区的经济周期分析。基于该方法还可针对景气指标组构造新型景气扩散指数。
国内在周期转折点的识别上依靠对指标时序图的直观判断或经典的B-B法,有时可能造成误判和判别结果的不一致,特别是在周期波动的形态比较复杂的情况下。陈磊和孔宪丽(2007)曾在B-B法的基础上,从实证测量角度对经济波动、经济短周期、中周期做了明确划分,并针对扩张或收缩及整个周期的最短持续时间和波动幅度提出了相应的判别准则。本文按照其中经济短周期的判别准则,采用Artis等人的非参数算法测定了1997年以来先行、一致、滞后合成指数的短周期转折点,其中,反映宏观经济景气的一致合成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