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
基于12所高校毕业生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应届大学毕业生在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的2013年的就业状况好于人们的预测。高职院校毕业生达到了很高的就业率,显示了高等职业教育相当成功的市场化转型,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最低,成为就业上的夹心层;来自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是就业最为困难的群体。女大学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以及找工作的女毕业生超过男毕业生,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政府就业部门和用工单位的注意。
Keywords: | EmploymentUniversityUniversity Students |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信息,[1]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而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导致部分企业和机构缩减招聘新员工人数。在如此宏观背景之下,2013年初高校毕业生们就感受到极大的就业压力。媒体纷纷声称,今年应届毕业生遭遇“史上最难就业季”,大学生就业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年”。为了准确估计今年应届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状况,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高校在校生与毕业生就业、生活及价值观追踪调查”项目组于2013年6~10月对12所高校1678名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找工作的经历、就业比率和就业状况。[2]
一 毕业生的流向:就业、创业还是继续求学
(一)约2/3的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1/4毕业生选择继续求学
截至2013年9月底,12所高校接受调查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有56%的人已找到工作,还在找工作的占12%,另有17%的人考上了研究生,10%的人还在复习准备考研,1%的人已经开始创业或正在准备创业,其余4%的人属于其他情况(见图1)。数据显示,略超过2/3的本科毕业生(约68%)进入了劳动力市场,其中绝大多数能找到工作,少部分人正在找工作;另外接近1/3的毕业生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其中绝大部分人继续求学。
图1 12所高校2013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流向
图2 不同高校毕业生的流向
(二)层次越高学校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求学的比例越高,层次越低学校的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的越多
不同层次学校的毕业生对本科毕业后的出路选择有不同的偏好(见图2)。重点本科高校毕业生选择继续求学、推迟就业的比例最高,他们当中有25.3%的人已经考上研究生,另外12.8%的人复习准备考研而不打算就业。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选择继续求学的比例明显低于重点高校,16.3%已经考上研究生,另外10.2%复习准备考研而不就业。高职院校毕业生选择继续求学的比例远远低于本科毕业生,他们考研的可能性很小,但有一些人会选择考试升入本科,不过比例很低,只有0.8%的人通过考试升入本科,3.7%的人在准备考试升本。高职院校毕业生选择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比例远远高于本科院校,91.4%的高职毕业生毕业后都进入了劳动力市场,84%的人找到了工作,7.4%的人正在找工作;而本科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比例远远低于高职毕业生,普通本科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比例为70.5%,而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相应比例更低,为58.9%。
(三)毕业生创业意愿强,但自主创业罕见,高职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可能性最大
为了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政府相关部门号召毕业生自主创业,一些地方政府也采取一些扶助政策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调查中发现,毕业生们表现出很强烈的创业欲望,13.4%的应届毕业生表示将来“肯定会创业”,74.8%的人表示将来“可能会创业”,只有11.9%的人表示将来“肯定不会创业”。但在行动上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极少,只有1%的毕业生开始创业或准备创业。不同层次学校相比较,高职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可能性比本科高校毕业生略高,重点本科高校毕业生极少选择自主创业(0.1%),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人也很少(0.3%),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虽然也不高(1.2%),但明显高于本科毕业生。
(四)女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比例和人数规模均超过男生
尽管社会上流传着女毕业生找工作比男毕业生更困难的说法,但女毕业生选择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比例却比男毕业生高(见图3)。
图3 不同性别的应届毕业生的流向
73.5%的女毕业生选择毕业后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而男毕业生的相应比例(69.1%)明显低于女毕业生。男毕业生“已上研究生”(17.5%)和“还在复习准备考研”(9.5%)的比例则比女毕业生高(12.5%和9%)。这与以往人们的一般印象相左,通常人们认为,由于女大学生就业难和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女性本科毕业生更可能选择考研而推迟就业。然而,12所高校调查显示,女毕业生们并不畏惧就业竞争和性别歧视,更多地进入劳动力市场。四年前中国大学生中的女性数量就已经超过男性,[3]这意味着目前女大学毕业生数量多于男毕业生,如果女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比例高于男毕业生,那么在劳动力市场中找工作的女毕业生数量肯定多于男毕业生。有一个与此相印证的现象,许多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