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国女性受教育状况

    作者:杨菊华 谢永飞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摘要:

    利用1982~201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文章对中国女性的受教育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女性的受教育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女性的教育结果依旧低于男性,且存在明显的年龄、地区、城乡和民族差异,在教育领域已经实现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的部分目标,但还有一些目标尚未实现。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to compare Chinese women’s educational status based on the national census data from 1982 to 2010. It is found that women’s educational status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although the outcome of women’s education is still lower than men’s,and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based on age,regions,rural and urban,and nationalit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some targets in the“Program for Women’s Development in China(2011-2020)”have been achieved,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yet to be complied.

    女性的受教育状况不仅是其自身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表现,还是影响女性经济、社会和政治参与,进而影响其社会地位的关键要素。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女性的受教育状况普遍差于男性。尽管在过去28年间,两性受教育状况的差距明显缩小,但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中的性别差异现象仍然存在。本文利用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从文盲率、平均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学业完成情况四方面分析教育机会及教育结果的性别公平状况。

    一 文盲率

    文盲率是衡量和评价两性能否平等享有教育权利和机会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其他人口群体文化教育的普及程度。

    (一)文盲率及性别差异

    1982年女性的文盲率高达45.2%;1990年文盲率为31.9%。进入21世纪以后,女性的文盲率开始下降到较低水平,2000年为13.5%,2010年进一步降至7.3%。与此相应,文盲率的性别差异逐步缩小,由1982年相差26.0个百分点缩小至2010年仅相差4.8个百分点(见表1),充分表明女性的受教育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表1 1982~2010年文盲率的变动及性别差异

    2010年,女性青壮年(15~50岁)的文盲率为1.5%,较同年龄组男性(0.7%)高0.8个百分点;虽已达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把女性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2.0%以下的主要目标要求,但性别差距依然存在,女性(青壮年)的文盲率还有继续下降的空间。

    (二)分年龄的文盲率

    女性文盲率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即随着年龄的增长文盲率也随之上升:15~19岁及20~24岁的文盲率低于0.5%,25~29岁的文盲率仅为0.8%,30~34岁及35~39岁的文盲率不到2.0%;但40岁及以上女性的文盲率直线上升,50~54岁、55~59岁的文盲率超过了10.0%,65~69岁的文盲率超过了20.0%,70~74岁、75~79岁、80~84岁、85岁及以上的文盲率则分别超过了30.0%、40.0%、50.0%和60.0%。

    从两性的比较来看,各年龄组女性的文盲率均高于男性,且二者的差异随年龄的增长而扩大(见图1)。在15~29岁人口中,两性的文盲率差异非常小,低于0.5个百分点;而在70~74岁、75~79岁、80~84岁、85岁及以上人口中,两性的文盲率差异非常大,女性较男性分别高21.1个、27.3个、31.3个、32.6个百分点。这折射出各年龄组的男性和女性,特别是其青少年时期,教育资源和机会享有上存在巨大时代差异。

    图1 2010年各年龄组的文盲率及性别差异

    (三)分地区的文盲率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盲率因受经济发展、教育基础、地域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差异甚大:一是京津沪、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女性文盲率的绝对水平呈梯次上升模式,前者不到5.0%,后者高达近10.0%;二是各地区的女性文盲率均高于男性:京津沪的差异最小(3.0%),其后依次为东部(4.4%)、中部(4.6%)、西部(5.8%)(见表2)。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对降低女性文盲率和缩小两性的文盲率差距具有重要作用。

    表2 2010年各地区的文盲率及性别差异

    各省区市之间女性的文盲率差异较大,介于3.0%~40.9%。有7个省区市的文盲率低于4.0%:北京和吉林为3.0%、辽宁和黑龙江为3.3%、山西为3.7%、新疆和天津为3.9%;文盲率超过10.0%的省区市有云南(11.0%)、宁夏(11.2%)、安徽(14.4%)、甘肃(14.8%)、贵州(17.3%)、青海(18.2%)、西藏(40.9%)。其中,西藏的文盲率与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女性文盲率相当。

    进一步分析各省区市文盲率的性别差异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发现,2010年人均GDP总量排名第25位的新疆、第22位的吉林、第16位的黑龙江的两性文盲率差异最小,均低于2.0个百分点;两性文盲率差异排名前五位(从大到小)的省份分别为人均GDP总量排名第31位的西藏、第26位的贵州、第30位的青海、第14位的安徽、第27位的甘肃,差异均超过8个百分点。其他省区市的两性差异均介于2.0~8.0个百分点(见图2)。由此可推断,经济越发达,女性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更能得到保障,教育结果也更乐观,但经济发展水平并非是影响两性文盲率差异的唯一因素。

    图2 2010年各省、区、市文盲率的性别差异

    (四)分城乡的文盲率

    受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非常不均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城市、镇、乡村女性的文盲率分别为3.0%,5.9%和10.7%,分别较男性高2.2个、4.0个和6.8个百分点。可见,不仅两性的文盲率表现出乡村明显高于镇、镇高于城市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