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中国银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但是,我们还是不时地听到国际上有一些对中国银行业的唱衰和质疑。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十多年前,有些国际机构就曾预言,“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在技术上已经破产”,但事实上今天我们仍然在健康发展。近两年来,这种唱衰中国的声音又开始鼓噪起来,它们针对的一个重点还是我们的银行业。与此同时,国内一些机构和专家也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我们银行业的担忧。这些唱衰和担忧实际上是对中国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质疑。
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针对这些唱衰和质疑,谈谈怎样评价中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我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谈谈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的银行业到底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第二个问题,已有的竞争能力在变化的环境下会不会丧失或转化?第三个问题,未来如何培育中国银行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一 中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评价一家银行竞争力高低的指标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盈利能力。我们不妨拿工农中建四大行与前十大国际同业进行一下比较。近十年来,我国四大行净利润的年均增长为32%,而十大国际同业年均增长率仅为0.2%。2012年,我国四大银行占据了全球银行业盈利能力前四强。我们四大行的ROE基本都在20%以上,而国际同业中,最高的富国银行也不到15%。可以说,无论从利润的绝对额还是从利润率来看,我国银行业都是全球领先的。
这么高的盈利能力源自哪里呢?首先来源于我们的规模优势。近十年来,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银行业资产、存款和贷款规模增速远远高于国际同业,成为盈利增长最稳定、最主要的驱动力。目前,我国四大行占据了全球银行业存款规模的前四强和贷款规模的前三强。
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张要以充足的资本金为基础,这是我们的又一个优势。英国银行家杂志每年公布的全球千家大银行榜单,就是依据银行一级资本规模排名的。最新一期的榜单中,工行首次跃居全球第1位,我国其他三大行也都位列前十。最近十年,我国四大行一级资本的年均增长率达26%,远快于大部分国际同业。
上面两个优势决定收入端,而在成本端我们的优势也很明显。目前我国四大行成本收入比都在30%上下,而可比国际同业普遍超过50%。从人均营业费用指标看,我国四大行大致仅相当于汇丰的1/3、德意志银行的1/8。成本优势从哪里来?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的劳动力要素更便宜。目前四大行人均员工费用大致仅为汇丰的40%、德意志银行的20%。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我国银行业拥有丰富的市场和客户资源。中国银行业长期以来享受着两大红利。一个是人口红利,一个是经济高增长和货币化带来的金融需求红利。而且,我们有本土之利,长期积累的渠道和客户优势是国外竞争对手难以比拟的。目前,四大银行在境内的网点机构超过了6.5万家,自助柜员机(ATM)超过26万台;不考虑重叠因素,个人客户超过12亿户,公司客户超过1200万户。
二 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可持续性面临四大挑战
以上这些优势是我们在历史发展中逐步积淀起来的。这既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金融领域的体现,也是我们银行业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成果。但是,现在有优势不等于永远有优势,关键要看这些优势能否持续?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传统的竞争优势和服务模式也面临严峻挑战。
一是我国正在经历的经济转型。这也是最根本的挑战。过去十年,我国保持了平均10%左右的GDP增速,但2012年以来,已经降到8%以下。同时,随着增长方式、产业结构、环境资源等方面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从政府到企业,都把更多精力投入结构调整上。这种变化,已经给我们银行的经营带来了压力。从去年开始,整个银行业无论存贷款还是利润增速,都明显下降,不良贷款也出现回升势头。现在大家基本有个共识,就是主要依靠规模扩张拉动利润增长的老路基本走不通了。
二是金融市场环境变化。2012年开始,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显著加快,从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到今年全面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现在就剩放开存款利率上限这最后一步了。利率市场化直接挤压银行的利差空间。今年上半年,银行业的平均NIM较去年同期下降超过10个BP。而且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