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
2013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主要商品价格下跌,企业增值空间缩小,利润水平下降,纳税能力减弱,对青海省国税主要支柱性税源影响较大。青海省国税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对组织收入工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以税源管理为突破口,勤调研、深分析、强督导,主动作为,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带来的严峻挑战,努力实现了税收收入平稳增长。
一 2013年青海国税收入形势与特点分析
(一)1~9月入库税收完成情况及主要特点
1~9月,青海国税税收收入136.62亿元,同比增长0.55%,完成年度税收目标的70.47%。收入增速在全国36个征收单位中列第28位,在西部十二省区中列第9位,在西北五省区中列第4位。国税收入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主体税种两增两减收。1~9月全省共组织入库增值税收入81.6亿元,同比下降10.36%,完成年度计划的59.37%,其中“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共缴纳增值税收入0.29亿元。消费税收入13.48亿元,同比下降6.01%,完成年度计划的67.93%;企业所得税收入34.04亿元,同比增长41.84%,完成年度计划的92.12%;车辆购置税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15.46%,完成年度计划的73.12%。
中央地方收入一增一减收。1~9月全省组织入库中央级收入105.31亿元,同比下降0.04%;地方级收入31.31亿元,同比增长2.57%。
七个重点行业五增二减收。1~9月七个重点行业累计入库各项税收收入108.54亿元,同比下降2.9%,占全省税收收入的79.44%,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83个百分点。其中电力、黑色金属、商业、有色金属、石油五个行业收入同比增长,增幅分别为44.15%、25%、6.46%、4.06%、0.77%,合计增收9.29亿元;煤炭、化工两个行业收入下降,降幅分别为52.79%和7.87%,合计减收12.53亿元。减收行业的减收力度明显强于增收行业的增收力度。
九个征收单位六增三减收。1~9月,全省九个征收单位中有六个单位税收收入实现不同程度增长,特别是海南、黄南两地收入增长较快,收入增幅在30%以上;海西、海北、玉树三地税收收入同比有所减收,分别下降16.39%、1.38%、0.2%;西宁、海东、海南、黄南、玉树、果洛六个地区收入进度快于序时进度,海西、海北、东川工业园区收入进度未达到序时进度,分别慢于序时进度12.37个、1.42个、11.86个百分点。
(二)税收增减变化原因
前三季度,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地区收入有增有减,既有宏观层面调结构、扩内需等促进因素的影响,也有微观层面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的影响。
1.促进税收增长的有利因素
(1)消费增长对税收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随着以西宁市为重点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增强,促进了青海省旅游、服务业的良好发展,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消费对经济、税收增长的拉动。1~9月全省零售业增值税同比增长18.89%,增收0.99亿元。
(2)电力行业发展良好,税收贡献有所提高。近年来,青海省充分利用黄河上游水力资源,加大水电能源开发力度,建设了一批大中型水电站,随着这些水电站投入运行,全省发电量、用电量保持了平稳增长,加之前期留抵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逐步消化,电力行业的税收贡献率大幅提高。1~9月,电力行业入库增值税收入为16.05亿元,同比增长36.06%;入库企业所得税收入为5.99亿元,同比增长71.43%,成为2013年全省国税收入的主要增长点。
(3)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发展,税收占比有所提高。由于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受外需的影响程度高,而第三产业受内需的影响程度高,在当前内需增长明显强于外需增长的情况下,第三产业的纳税能力明显强于第二产业。1~9月全省第三产业入库税收36亿元,同比增长17.04%;第二产业入库税收100.6亿元,同比下降4.28%;第三产业有效化解了全省国税收入大幅减收的风险,第三产业税收占国税收入的比重也由上年的22.6%提高到26.3%,增加了3.7个百分点。
2.影响税收增长的不利因素
(1)行业需求下降,产能降低,部分支柱行业税收增长动力逐渐趋弱。当前全国煤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化工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相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受价格下降和成本上升双向挤压,企业处于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状态,税收减收压力巨大,尤其是作为青海省经济、税收支柱行业的煤炭、化工两个行业减收严重。
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