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
城乡道路客运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联系城乡、服务居民出行的重要纽带,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道路客运资源共享、政策协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衔接顺畅、服务优质,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战略、落实中央“三农”政策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城乡道路客运发展方式、提升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行业比较优势的迫切需要,对推进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速城乡人员往来和城乡文化融合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青海省经济社会特别是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如何加快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让广大农民也能像城市人一样享受公交式服务,已经日益受到农村居民的广泛关注。
一 青海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做法与成效
城乡客运一体化是指在统筹城乡客运规划布局的前提下,整合城乡客运资源,实现城乡客运交融,逐步达到城乡客运统一资源配置、统一税费政策、统一运价标准、统一服务规范,城乡居民享受同等出行服务的城乡客运管理和运营模式。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青海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创新推动,广大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积极奉献,青海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成效初现。
(一)农村客运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按照“路通车通”的原则,各地交通部门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先开展线路安全评估再开通农村客运线路的程序,实实在在地解决老百姓的出行问题,农村客运事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截至2012年底,全省开通农村客运线路532条,经营车辆达到2207辆,日均发班6627.5次。2012年完成农村客运量2381.46万人,客运周转量78237.86万人公里。全省农村客运通乡镇率达到92.6%,建制村(含牧委会)班车通达率达到79.2%。
(二)城乡客运公交化发展和改造取得一定成效
随着青海省公路建设力度的加大和公路通行条件的改善,人民群众对出行的需求越来越高。为满足乘客对交通出行的多层次需求,从2008年开始,具备条件的西宁、海东等部分地区对市际、市内客运班线进行了公交化改造,先后开通了西宁至互助、西宁至平安、西宁至湟中、西宁至湟源、西宁至大通等5条公交化运行线路,实行班线化管理公交化运行、公车公营的经营模式;湟中、湟源、大通、平安、互助、格尔木、共和、贵德、都兰、门源等市县积极探索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的路子,对部分条件成熟的农村客运线路实行公交化改造,初步形成了以城乡公交为主、农村客运为辅的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基本实现了广大群众安全、便捷、经济出行的目的。省会西宁及海东部分地区已初步形成高速客运、班线客运、城市公交和城乡公交客运、出租客运为一体的道路客运网络,基本满足了西宁及周边县人民群众更加便捷、更加经济、更加舒适、更加安全的出行需求。截至2012年底,全省已开通城际、城乡公交化线路200余条,所有公交化运行线路客运票价较原农村客运票价平均下降20%~40%。全省已有近200万人民群众享受到了低票价出行的实惠,班线客运公交化改造受到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极大欢迎。
(三)城市公共交通有序推进
近年来,省会西宁市认真落实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工作要求,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的扶持力度,城市公共交通得到了快速有序发展。西宁市拥有城市公交线路78条、公交车1867辆,市民出行公共交通分担率为30%以上,城市公共交通万人拥有率达16.8标台,万人拥有公共交通标台数已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100万~300万人口的城市,到“十二五”末,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达到12标台以上)。2008年至2013年5月,全省出租汽车、城市公交、农村客运共获得国家成品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11.8596亿元,其中出租汽车5.0284亿元、城市公交5.7360亿元、农村客运1.0952亿元。
(四)站点建设取得有效进展
截至2012年底,全省共有客运站293个,其中等级客运站92个(一级站3个、二级站16个、三级站28个、四级站18个、五级站27个)、简易站及招呼站201个,已基本形成了以西宁一级客运站为龙头,以州、县二三级客运站为主体,以乡镇四五级客运站为节点,辐射农村牧区招呼站和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