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青海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研究报告

    作者:苏海红 马生林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摘要:

    本文分析了青海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的基础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重点阐述了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突出了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保护的力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点任务,提出青海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不仅需要把“生态建设”放在重中之重,关键要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和工作实践上切实树立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建立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长效体制机制,完善生态文明业绩考核体系,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真正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起到先行示范效应。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是人类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的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长江、黄河、澜沧江及黑河发源于此,是我国极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加之原始的生态环境和多民族多元文化相融共存的特点,使青海的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事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局。

    近年来,青海面对敏感而脆弱的生态环境,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始终把生态保护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确立“生态立省”战略,围绕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湟水流域、柴达木盆地五大生态圈,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工程,青海在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推进上均取得阶段性成效。由此,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的战略部署。本文以青海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期更有效地加快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为新青海建设、美丽中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一 青海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的基础优势与形势分析

    (一)基础优势

    青海既是青藏高原、内陆盆地和黄土高原三种地形共生地,又是大陆季风气候、内陆干旱气候和青藏高原气候三种气候交汇处,这造就了青海在生态、资源、文化和政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生态的特殊性不仅使生态建设成为促进青海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也为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1.生态地位的独特性和垄断性优势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被誉为“江河之源”、“中华水塔”,是全球大气和水量循环影响最大的生态调节区、全国和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及调节区、全球高海拔地区重要湿地生态系统、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基因库。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孕育了高原独特的生物源系,造就了青海独一无二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其基础性生态效益直接维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和长治久安。生态地位的独特性和垄断性优势,为青海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奠定了重要的、无可替代的生态基础。

    2.资源的富集性和多样性优势

    青海是全国的资源富集区,石油天然气、新能源、有色金属、盐化工、水资源、畜牧资源等资源丰富。在已探明的129种矿产资源中,有54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23种储量居全国前3位,9种储量居全国首位,钾镁盐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96.37%。青海还是我国水能、太阳能、风能等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省水能储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河流有108条,理论总装机容量达2166万千瓦;境内80%以上区域属太阳能资源一类区,地面太阳能总辐射量大于630千焦/平方厘米;风能资源总储量41190万千瓦;“可燃冰”储量近100亿吨油当量。资源的富集性和多样性优势,使青海成为支撑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资源储备接续地,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区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3.政策的综合性和潜质性优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为进一步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结构,统筹地区均衡发展和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将青海藏区又好又快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实施了针对藏区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特色产业培育、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等的各项扶持政策,全省经济发展整体实力得以增强。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青海的转移步伐,青海在绿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将得到中央更多的扶持政策。政策的综合性和潜质性优势,为青海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奠定了良好的制度优势。

    4.生态文明的典型性和示范性优势

    生态文明是人类从狩猎文明到农业文明、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转型后的第三次转型。实践证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远比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要困难得多,不仅要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消耗强度,还要把自然生态环境作为市场要素纳入资本核算,对其利用要进行补偿,从而面临诸多市场阻力。而青海工业化发展程度较低,不少牧业区还没有进入工业化阶段,加之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