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
青海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把青海建设成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大创新,对实现青海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快民族团结进步区的创建,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分析青海创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问题,力求提出一些有学理性的对策建议,为今后加快先进区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动力。
一 建设国家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条件分析
从2003年开始,青海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在全省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营造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一)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多年来,青海落实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贯彻国家支持青海藏区有关政策,把握发展机遇,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抓手,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加快资源开发步伐,壮大地方经济,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使青海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青海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基础设施成效最明显、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新纪录。
(二)民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了坚实的民心基础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把保障和改善少数民族的民生问题作为当务之急,加快完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探索用“小财政”解决“大民生”。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快电网改造以解决用电问题。在民族自治地方的23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加强“两基”攻坚计划,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规范“双语”教学等措施,促进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国家、省、州(地)、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每年对相对滞后的民族地区投入财政支出的70%以上,以加大民生解决力度。[1]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民心基础。
(三)宣传教育的不断深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是创建活动的着力点。省委、省政府决定每5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表彰大会,每年设定一个民族政策宣传月。在宣传教育形式、载体和手段上实现创新,以体现宣传教育的民族性、地方性和时代性。宣传面向各级党政机关、农牧区、校园、寺院、社区,以科学发展、民族团结、促进和谐、反对分裂为主要内容,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推动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宣传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青少年以及宗教界人士加快发展、维护稳定、抵御渗透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使各族群众对“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牢固树立了“三个离不开”思想,涌现出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集体和个人,发挥了宣传教育的正面导向功能,为创建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不断扩大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在创建活动中,由单一的宣传教育实现了向抓团结、求稳定、促发展的观念转变,对各民族的文化采用包容的态度尊重文化之间的差异,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团结和发展的丰富精神力量,与中华文化有血肉联系和历史渊源,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可与共识。文化的认同营造了各民族间和睦相处的和谐氛围,使民族团结日益增强,各族群众相互尊重、和谐共存,表现出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效地预防了民族和宗教问题的发生,团结稳定成效显著,形成了民族团结的文化基础。
(五)寺院社会管理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宗教和谐稳定基础
青海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宗教活动场所密集的省份。有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同时存在着非制度性的各种民间信仰和原始宗教,宗教领域的稳定和谐是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2006年以来,认真落实中央有关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将法制政策宣传教育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寺院管理工作提升为“平安寺院”建设活动,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