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6月 |
一 社会企业的发展演变及其定义
社会企业兴起于西方社会,与福利国家危机相伴随。在美国,社会企业最初被用来定义那些为弱势群体创造就业机会而开展商业活动的非营利组织。19世纪70—90年代的欧洲,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和失业率上升致使政府无法解决涌现出来的大量社会问题,新出现的社会企业就是为了解决福利国家所不能解决的诸如人口老龄化、长期失业者与残疾人的就业和住宅匮乏等社会问题而出现的,欧洲的社会企业也是为了弥补福利国家的公共政策缺憾而产生的。[1]英国政府从这个角度把社会企业定义为:拥有基本的社会目标而不是以最大化股东和所有者的利益为动机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都再投入到企业或社会之中。这一部门的代表机构——社会企业联盟(the Social Enterprise Coalition)同样把社会企业定义为一种为了社会目标而在市场中进行商业活动的组织。[2] 近年来,台湾地区的非营利组织(NPO)因应社会的需求,同时为寻求财务的稳定与自主,在社会福利民营化与购买式服务和政府的政策诱发与经费补助的促使下,日渐重视社会责任的实践并逐步向社会企业发展。[3]
社会企业在国外首先取得发展,在不同地区社会企业的具体形式也不一样,从最初的帮助弱势群体就业逐步创新发展,如今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企业以创造社会价值为首要目标,运用商业运营的模式进行经营,把商业运营模式与慈善事业模式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发展。
社会企业这一概念以及相关研究直到2002年才被正式引入中国。2004年之后,有关社会企业的工作、研究、论坛、研讨会和会议,促进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然而,社会企业的出现主要还是发达国家的一个新现象,它目前发展相当快,但没有固定的模式。[4]而在中国,社会企业还是一个较新的名词,真正深入了解的人很少,学术界对社会企业定义的界定尚未达成共识,对其发展模式仍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
王名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社会企业研究的梳理,把社会企业定义为一种介于公益组织与营利组织之间的企业形态,是社会公益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一种表现为具有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双重属性、双重特征的社会组织。[5]
杨家宁认为社会企业是非营利组织(NPO)面对经费紧缺及为提高自身运行绩效时,以企业的行为来解决社会问题,实现NPO社会使命的组织形式,[6]也就是以公益性社会服务为主要目标的企事业单位。
俞可平认为,在我国,最接近“社会企业”范畴的是“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企业具有一定的营利性,它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在提供服务或从事经营时获取一定的利润,以所获利润维持自己的运转,并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在我国,目前可以归属于社会企业范畴的社会组织大体有以下几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福利企业、城乡居民的互助合作组织和社区服务中心等。[7]
中国社会企业的发展除了需借鉴国外社会企业经验外,同时还需结合本国实际情况。目前,国内已有不少社会企业在推动农村发展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这些企业通过利用当地的物资资源,为农民提供工作机会,带动农村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
本文介绍的诺乐工厂,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不属于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企业,但是在实际层面其又具备社会企业的一些典型特征,很难得到一个准确的定义。因此,本文在这一点上不进行深入分析,而主要以社会企业的视角对诺乐工厂进行详尽的讨论。
二 诺乐工厂的背景
(一)仁多玛村与诺乐的基本情况
2004年,益西德成从美国来到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通过对地域、交通、自然环境等各个因素的考察比较,他选择了位于海拔3200米的佐盖多玛乡仁多玛村作为厂址。仁多玛村约有1500名居民、6000头牦牛和20000只羊。在仁多玛村建立诺乐工厂,益西德成的父母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来这里办厂是我妈妈的想法。她对牦牛绒有着特别的情感。她的一个朋友在尼泊尔用山羊绒做羊毛衫,她就想,牦牛绒也可以用来做。她找到了一个资助商,赞助了我们一百多万元的资金。主要也是我爸爸妈妈给钱让我们过来,所以2004年我们就过来了,到很多地方调查研究,到过玛曲县,但是那里太大了,交通更不方便,就选了这个地方。(访谈资料编号:20120817-02-YXDC)
选择仁多玛村创建诺乐工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益